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节”尽所能 河南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
时间:2023-01-11 10:19:38    来源:中原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绿色,是美丽中原的底色。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建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基本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的绿色发展格局。

  先立后破 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12月11日,在新乡县化工园区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包装好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不停地被全自动机械臂码放整齐,等待叉车运送至装卸点。

  眼前忙碌且有序的生产场景,离不开企业几年前围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转型发展进行的一场立与破的抉择。

  “淘汰全部8台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建设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回收、分离氮肥生产过程中放空的废气……为了社会责任,为了长久发展,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技改。”心连心集团总工程师顾朝晖说,2011~2021年,公司累计节约标准煤28.05万吨。

  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呈现新的变化。

  去年,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既事关国之大者,也关乎我省发展全局。而实现“双碳”目标企业是关键主体。

  “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姚延岭说,因此必须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贯穿在全省工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始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要循序渐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才能够稳妥有序实现‘双碳’目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7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000万吨。

  放眼中原大地,绿色生产深刻变革,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正加速形成。

  节能产业链 串起循环经济圈

  可降解塑料袋、风能手机充电器、节能小屋……一些意想不到的节能环保“黑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

  12月12日,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餐厨垃圾预处理车间内,一辆辆餐厨垃圾清运车不断进出。

  “现在剩菜剩饭、烂菜叶等一些餐厨垃圾其实是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资源,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发电上网,也可以制作有机肥料。”该公司一线技术人员许星凯说,通过加热和厌氧的处理工艺,可以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沼气,沼气可以发电,每年可以发电800万度。

  据了解,凭借着本地生态环境和产业特色,通过不断建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许昌市基本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的绿色发展格局。

  许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许昌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55项建设指标全面达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许昌市只是我省的一个缩影,现如今,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在中原大地“流动”起来。

  在洛阳循环经济园区里,从废旧家电中拆解分离的旧塑料,被加工成塑料颗粒材料,最终制成各种塑料产品,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三门峡渑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里,氧化铝冶炼时产生的赤泥被再次回收利用,进一步提炼氧化铝以及其他有价值的金属元素。

  …………

  现如今,中原大地通过“吃干榨净”、变废为宝,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创新驱动 绘制产业发展新图景

  相变材料、陶瓷半导体、光伏支架……当一个个闻所未闻的环保技术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时候,在我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开花结果。

  今年10月,位于安阳市殷都区的河南省顺成集团子公司——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联产LNG装置建成并实现全面投产。

  “该项目通过将二氧化碳合成为甲醇,可以减排16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16万亩森林。”顺成集团董事长王新顺说。

  作为我国首套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随着该项目的稳步推进,将大力丰富我省节能减排方式。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余,加强前沿绿色技术研发,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加快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郑州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铠说,同时,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转移转化,让绿色技术走进生产生活,最终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高地。

  下一步,我省将从源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高效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能效水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动生产模式向绿色转变。

  “随着企业发展质量、科技含量的稳步提升,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姚延岭说,未来,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更加可期。

编辑:豫经智库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