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豫经会客厅第3期】“饭碗”稳 民心暖 促就业稳就业如何再加力
时间:2023-08-08 10:50:27    来源:河南经济报 豫经智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近几年,河南就业工作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就业促进工作虽已取得较好成绩,但仍面临重点群体就业任务艰巨等问题。

  那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该如何突破?今后该如何发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期豫经会客厅邀请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李从国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主持人:杨佳月

  主持人: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日前,我省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从激发活力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分类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组织实施三大方面,共十二条具体举措稳就业。从中央到全省把稳就业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样部署有何深意?

  李从国:中央高度重视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而就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意味着稳就业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但是经济增长预期和前两季度经济实际增长水平,与新增就业需求之间仍有差距,因此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仍然是政府的工作重点。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才强省;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我省成为人才净流出地区。能让更多河南学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对个人的发展是好事。但是这种情况也是一把 “双刃剑”,人才流失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如今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乡村治理等领域成效显著,比如聘任院士担任“双一流”高校校长,高等教育改革有了更快推进;在科学研究方面,大力引进人才,进一步完善科研机制体制,增加科研机构数量,助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同时,随着选调生、特岗教师、乡村医生到基层就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作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今后,我们可以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政策,改变过去人才“被收割”的被动局面,这将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出彩河南起到巨大的作用。

  主持人:目前,我省就业形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李从国:全省就业促进工作虽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重点群体就业任务艰巨、结构性矛盾更为凸显等问题。目前,我省就业形势总体还是比较严峻的,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压力。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规模大、增幅高,而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少,总量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经过疫情下就业能力挖潜,省内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拓展难度增加。三是城乡发展差异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四是涉及就业问题的舆论风险点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问题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但凡有风吹草动,很快会引起舆情。

  主持人: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省又该如何破局?

  李从国:需要认真落实4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2023届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13条政策措施和我省印发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把工作做细做实;在毕业生去向落实方面真正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23”工作目标,即87万毕业生能够有30万左右通过市场化渠道就业、20万左右通过政策性渠道落实就业去向、30万左右通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找到工作,以有效手段解决总量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

  同时,唱响基层就业的“主旋律”,以更加务实优秀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打好就业“组合拳”。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进而才能把整个经济盘活。当前稳就业已经提高到战略高度,下半年我省稳就业要如何发力才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李从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稳定就业。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三是积极招才引智,高位就业。四是创造工作条件,拓岗位吸引就业。五是帮助困难群体,强化帮扶,兜底就业。六是加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提升就业能力。做好稳就业还需多方协同,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同时,对于政府而言,一定要把就业支持政策用到位,通过精准施策,让政策效果翻倍。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此乃稳就业之根本。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作为重点之策、长久之策,只有企业活得好,就业市场才能稳得住。

  除此之外,就业相关资金、经费投入后,必须要有后续的追踪、考核等环节,通过综合施策,让就业相关举措落地见效。

  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应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持续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抓住重点群体,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

  对于用工单位而言,要全盘考虑后选择适合自身的用工模式,加强与员工队伍的良性互动,只有企业的岗位稳下来、用工模式稳下来、福利待遇稳下来,才不会造成因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