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郑商所就红枣、玻璃期权合约征求意见
时间:2023-11-16 14:38:09    来源:央广网    

  11月15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就红枣、玻璃期权合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我国红枣、玻璃现货市场基础良好,产销量多年来均位居世界首位,市场主体多元,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均逾千家。近年来,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红枣、玻璃品种现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企业经营利润难以保持稳定,相关实体企业迫切需要期权工具作为开展风险管理的有力补充。

  根据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红枣、玻璃期权多数合约条款与已上市期权保持一致,方便投资者熟悉掌握。其中交易单位均为1手标的期货合约,报价单位为元(人民币)/吨,涨跌停板幅度与标的期货相同,行权价格数量为覆盖标的期货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上下浮动1.5倍当日涨跌停板幅度对应的价格范围,行权方式为美式。

  部分合约条款有一定差异化设计,但与已上市期权合约设计思路相同,在贴近品种实际、守牢风险底线的同时,更好地集中市场流动性,促进提升运行效率。例如,红枣期权最小变动价位设置为1元/吨,玻璃期权最小变动价位设置为0.5元/吨;红枣期权合约月份为标的期货合约中“连续2个近月+持仓量超过5000手(单边)的活跃月份”,玻璃期权合约月份为标的期货合约中“连续2个近月+持仓量超过10000手(单边)的活跃月份”;红枣期权到期日为标的期货交割月份前两个月最后一个日历日之前(含该日)的倒数第3个交易日,玻璃期权到期日为标的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15个日历日之前(含该日)的倒数第3个交易日;红枣期权行权价格以10000元/吨和20000元/吨分段,各段间距分别为100、200、400元/吨 ,玻璃期权行权价格以1000元/吨和2000元/吨分段,各段间距分别为10、20、40元/吨。

  事实上,期权价格能够高效汇集各类交易主体对期现货价格走势、价格波动水平等多种市场信息的远期预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期权的本质是“价格保险”,其风险管理功能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注入“期货力量”。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红枣期权有利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红枣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当地红枣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9%,红枣种植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保障枣农种植收益、帮助当地企业稳定经营,是金融市场助力边疆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

  在新疆汇果实业套保中心主任黄李强看来,上市红枣期权对于丰富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提高风险管理保障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一,红枣期权上市丰富红枣产业主体风险管理的模式。红枣期货上市至今,红枣产业主体不断探索最佳的风险管理方式,运用期货管理风险的模式不断进化。上市红枣期权有助于丰富红枣产业主体风险管理工具,制定适应不同情况的风险管理策略,更加高效的管理自身风险。其二,上市红枣期权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期权工具作为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方式,既能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又能保留价格有利时的利润。其三,上市场内红枣期权,有助于降低企业参与期权的成本和门槛。目前,红枣期权没有场内期权,红枣产业主体参与期权只能通过期现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上市红枣期权降低了红枣产业主体参与期权的门槛和成本,有助于提升期权在红枣产业中的普及。”

  “总的来说,上市红枣期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红枣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成熟度。同时,开展红枣场内期权交易也为红枣‘保险+期货’试点提供场内期权对冲工具,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增强保险能力,在保障果农种植收益的前提下减少果农保费支出,从而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整体效益。”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在‘双碳’目标和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上市玻璃期权后不仅可以反映价格涨跌方向,还可以反映波动程度,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玻璃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广绿色建材产品,同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玻璃行业风险管理工具箱,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服务建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沙河玻璃生产企业相关人士表示。

  在红枣、玻璃期权合约设计过程中,郑商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市场调研,针对上市期权新品种的经济价值、可行性及合约设计,征求了产业企业、机构投资者及期货公司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单位均表示,红枣、玻璃品种期现货市场基础较好,相关企业避险需求大,保值需求多样化,具备上市期权的市场基础。尤其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利用期权管理风险的需求增加,相关市场主体纷纷呼吁上市红枣、玻璃期权,构建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更好地服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