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产业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我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各产业借助政策支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开辟新赛道,取得了积极成效,使河南产业逐渐有了“国际范”“河南味”。对此,本报即日起刊发“兴产业谋发展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系列报道,反映我省各行各业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再创佳绩的生动故事。
河南经济报 首席记者 孔凡哲 焦飒
猪为六畜首,农乃百业基。
近年来,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和外调大省,我省一直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坚决扛起生猪生产大省的责任,常年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当前,我省生猪产业上中下游已经打通“任督二脉”,初步建立了良种猪繁育体系,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生猪产业化进程加快,养猪大省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猪肉产品加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势头良好……我省形成了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
稳居前列的优势产业
初冬的中原大地寒风料峭,但在牧原集团智能化养殖场内却温暖如春。智能饲喂系统自动下料、智能巡检机器在猪舍内巡检、板下清粪机器正在进行清粪作业……在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内,一头头生猪住上了科技感满满的“楼房”。
插上科技“翅膀”,养猪从“辛苦活儿”变成了“技术活儿”。不仅是生猪的“幸福感”满满,养殖技工的工作也变得更加高效。
牧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带有传感器的设备,养殖技工可以实时查看猪舍温度、猪群状态等,并进行调整。
不仅仅是牧原集团,新航道、华扬、丰源和普等省内一批新兴龙头生猪养殖企业快速崛起,正大、中粮、天康宏展、大北农、新希望六和、温氏等全国知名企业在我省纷纷布局生猪养殖企业,形成了龙头骨干引领、规模企业支撑、散户养殖补充的良好格局。
“生猪产业是全省农业中的优势产业,猪肉产量约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生猪产值约占全省牧业总产值的4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方旭说。
记者了解到,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4265.83万头,增长3.5%。当前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2万余家,占全国1/9,出栏比重达77%,其中万头以上猪场600余家,全省20强企业生猪存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1/4强。
不仅如此,我省还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60个(全国500个),去年全年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同比增长58.8%,外调量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产业化进程加快,大量社会资本投向生猪产业,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化企业集团。目前,我省已培育出双汇发展、牧原股份、新大牧业等多个畜产品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双汇发展专注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培育出价值704亿元的国内驰名品牌,连续多年领跑中国肉类行业。围绕淮猪(淮南猪)、确山黑猪、南阳黑猪地方品种及自主培育的豫南黑猪新品种等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世界养猪看中国,中国养猪看河南。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生猪产业一直在畜牧业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新建说,“我省的生猪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
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连着饲料、动物保健和种猪繁育,中游是生猪饲养,下游连着屠宰、深加工和销售。
近日,在焦作禾丰饲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玉米等原料被自动混合搅拌,一袋袋饲料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一派热闹景象。
“秋粮收购后,各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仓库里堆满了待发货的饲料。”焦作禾丰饲料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杨玉锋说。
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类饲料生产企业900余家,商品饲料总产量达1455.91万吨,产值达404.27亿元。
“我省生猪等畜牧业的良好发展,给饲料行业带来了广阔前景。”省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志祥说,“全省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饲料工业体系,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本土知名企业,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省内建厂,给全省饲料市场带来了新活力、新生机。”
事实上,“猪产业链”牵起的不仅是饲料、养殖和屠宰,更带动了上下游的粮食种植、农机装备制造以及肉食品加工等产业。
近年来,我省更加重视生猪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生猪产业发展的韧性和从业者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产业增效、企业增利、农民增收。
“我省统筹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和行业转型升级,依托生猪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行业领先优势,全面打造集农业种植、饲料生产、种猪育种、生猪屠宰、生猪食品加工、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集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说。
据了解,我省通过指导生猪生产大市和消费大市搞好对接,指导大型屠宰企业布局养猪产能;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推动三产有机融合和中小养殖场与龙头企业的有机融合。
现如今,我省“饲料生产、种猪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机制更加完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政策加持下的前景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助力,对于稳定“肉盘子”的生猪产业而言更是如此。
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储备调节的文件,指导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还积极强化监管指导服务,积极推广低蛋白日粮等节本增效实用技术,持续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探索推广集约养殖和智慧养殖新模式,强化屠宰企业监管,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生猪产业全链条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驻马店,外引内育,不断推动生猪产业发展,一个由上到下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悄然形成。
南阳市,支持开展生猪品种保护和培育,加强种猪性能选育,持续提升“猪芯片”质量。
…… ……
那么,在新形势下,我省将如何进一步端稳“肉盘子”,实现新发展?在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乔松林看来:“生猪产业必须实现由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认真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化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等,建设一批现代化养殖基地,打造一批畜产品保供主渠道企业和区域性产业集群,积极延长产业链条。
生猪产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在政策助力下,生猪产业将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带动物流、贸易等相关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生猪全产业链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乔松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