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豫经会客厅15期】五方面着力 推动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08 08:52:20    来源:河南经济报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现代化大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主攻方向。那么,我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哪些探索与实践?如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此,本期特邀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员李国英做客豫经会客厅共同交流探讨。

  本期主持人:孔凡哲

  主持人:我省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国英:现代化大农业是以建立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完善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乡村文化为主要目标,是农业发展由满足人民“量”的问题向满足人民“质”的问题转变的过程,也是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三产融合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乡镇共有91个涉农产业园区、2.15万个农业企业、4.09万个家庭农场。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9万个,合作社成员达到116.69万个。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111.19万公顷。行政村种植规模户13.85万户,畜禽养殖规模户9.5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组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我省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通过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模式,我省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链建设。现已经建成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是全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也正在加速建设。规划建设的中原农谷也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高地。在种业振兴方面,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小麦、玉米常规育种水平全国领先,育成了一批品质优、丰产性好及抗逆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升。我省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大棚车间与智慧农业正在快速推广,农机装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农业科技投入超过科技经费总额的10%,种业创新水平全国领先。

  三是数字赋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我省不断提升“数字赋能”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赋予了智慧的力量。以电商、乡村旅游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崛起,使乡村成为创新创业创富的重要空间载体。

  主持人:我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

  李国英: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较弱,设施农业层次较低,农机装备不平衡,乡村物流缺“点”少“链”,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差距明显。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农业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种业领域,我省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传统育种阶段;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失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三是乡村现代产业基础薄弱。我省农业产业体量偏小,农业产业韧性不强,粮食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低。食品产业增长乏力,后劲不足。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成长性不强,很难成长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四是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有待提升,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目前,我省仍存在“重政策出台、轻政策执行”的问题,影响绿色转型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种植、高复种耕作等特点,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轻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赖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经营。

  主持人: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该如何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李国英:一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大食物观为指引,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以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壮大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家禽产业。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等六大行动,强化农业技术装备支持,建设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将先进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化农村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大农业根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推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新模式,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打造河南粮油公共品牌,推进酒业、奶业和中医药业发展,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开拓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四是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应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策、企业、金融协同发力。一要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要充分释放“新基建”的赋能效应,打造农业产业信息链。三要以数字化增强农业产业的韧性与活力。

  五是坚持大农业观,实现绿色农业的整体推进。大农业的思路离不开以工补农和以工促农,在农业强省的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需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和工农关系的结构性转换中实现农业的绿色增长;需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下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基础支撑;需要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充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的引入,重点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多元协同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编辑:李媛媛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