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经济核心组成部分中,卫星产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各国围绕太空资源激烈竞争,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省紧跟国家战略,以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为突破,越来越多“河南造”挺起了我国卫星事业。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省卫星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形成涵盖卫星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研发创新的产业体系。
多点发力
8月10日,“河南一号”卫星在山西太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省“天眼”系统初步建成,浩瀚太空终于迎来“河南星”!
“以前通过传统监测往往是‘瞎子摸象’,虽对个体样品的分析能做到很精准,但对环境整体状况却未必能准确描述和掌握。”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二级巡视员、副主任毛忠民说,“如今通过‘河南一号’卫星就能实时获得全省自然资源所需的数据,较之前更加精准和快速。”
“河南一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我省全域亚米级高分辨率影像高频次覆盖,满足了全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建、水利、农业、文旅、应急等行业遥感影像应用的广泛需求。
这不是我省第一次瞄准卫星产业。稍早前的2014年,在郑州举行的中西部九省(区)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与有关部门签署了“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我省建设北斗产业基地。
2016年,我省针对北斗卫星产业出台了《河南省北斗导航产业三年(2016—2018年)发展行动计划》。按照该计划,河南发展卫星产业重点打造河南北斗产业园、郑州航空港区北斗智能终端产业园、信阳北斗卫星产业园三个产业园。
“我省发展卫星产业,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着丰富的场景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时还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创新支撑机构,这为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黄松涛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近年来,我省建成了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省空间信息数据与应用中心)、省应急卫星通信网、省北斗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国家北斗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了10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区域和行业应用分中心,形成了新一代卫星通信、遥感、时空基准服务体系。
同时,还规划建设了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北斗云谷、郑州北斗产业园、人民星云5G空天地创新应用中心、鹤壁地理信息产业园、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培育了河南北斗、威科姆、天迈科技等拥有卫星产业核心专利技术的骨干企业。
截至2021年底,全省卫星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拥有卫星重点企业40余家。在这个万亿级的大赛道上,我省可谓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多元破局
12月6日,在位于鹤壁市科创新城的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一张张高精度的三维实景图,清晰地刻画出焦作市内农作物长势以及交通实时路况等信息实景。
“过去勘察农田种植面积,需要工作人员一步步去丈量计算。”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翔接受采访时说,现在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PIE软件,对卫星照片进行数据处理开发,就可判断作物的长势、产量等。
近年来,在政策导向、技术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省卫星产业逐渐从传统的服务国防、探索太空向服务公众、推动经济增长延伸。
“现在的北斗导航系统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森林防火巡逻,也可以助力智慧交通为货运、轨道交通等提供主动安全解决方案……”12月10日,在北斗产业园二楼的卫星定位展区,郑州星空北斗导航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连任说,目前,以精密测量为重点的北斗应用产业在郑州方兴未艾,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空天技术正加速服务于百姓生活,越来越多社会资本也积极参与进来,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而郑州高新区作为全国唯一“北斗应用示范区”,截至2021年底,郑州高新区北斗应用领域相关企业达到760家,占辖区企业总数的1.7%,形成北斗应用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为了支持北斗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区设立了1亿元的北斗产业基金。”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德敏说,“我们通过引外培内并举,不断健全北斗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资金、保障等支撑体系,从而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北斗产业链条。”
卫星产业是城市发展壮大的重要象征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制胜先机。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产业对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河南应该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产业生态链,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和产业基金撬动效应,促进更多高端载体、高端项目、高端人才落户河南,加快推动卫星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航天全产业链集群,让越来越多的卫星产业创新要素向河南这片热土聚集。”
竞逐蓝海
任何一个产业从扶持培育、发展壮大到产业集群的形成,都离不开规划引领这根“指挥棒”。
未来卫星产业是什么样的?
近期,我省印发了《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为我省卫星产业发展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郑州和鹤壁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支持洛阳、新乡、信阳等市做强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鼓励各地差异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形成“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我省将引进培育20家以上卫星相关的骨干企业,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一张规划蓝图、一份行动计划、一套政策措施,支撑起河南探索卫星发展的方向,也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省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卫星产业要从中心城市起步,并逐渐带动辐射相关区域,此次我省擘画卫星产业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要在全省形成“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其中“2”指的便是郑州和鹤壁要在卫星产业中唱“主角”。
除了区位优势,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在数据终端、智能装备制造、北斗应用系统集成、北斗位置服务等卫星制造和应用领域集聚众多优势资源。
而鹤壁,近年来在卫星产业培育方面,打造出了智慧应急监测、空天技术融合等星链网应用场景。其中,鹤壁通过吸引国内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头部企业航天宏图等企业入驻,带动了当地卫星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迅猛发展。
“《发展规划》中支持鹤壁市建设‘一星座两中心两基地’为主体的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面向全国提供卫星运营和应用服务,必将为鹤壁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付宁说。
付宁表示,下一步,将在完善卫星基础设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广卫星服务应用方面加强与郑州及其他地市卫星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我省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区位交通等优势,以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民生改善等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加强卫星应用为突破,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加快构建卫星星座和地面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国卫星运营服务和数据中心,培育卫星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重要的卫星应用产业高地。
未来,在政策性春风吹拂下,我省卫星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