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首席记者 孔凡哲
作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银发经济已经逐渐显现出自身巨大的潜力,已成为又一个商家“必争之地”。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发展银发经济。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实际上,今年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了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那么在我省,发展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如何?都有哪些短板?如何进一步激发“银发经济”活力,发展成为“朝阳产业”?
刚性需求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和中位数年龄上移,平均年龄接近40岁。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且还在逐年上涨。这意味着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按照全球标准,超过14%的65周岁人口比重,则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盘和林说,“由于我国人口过去是纺锤形结构,如今正在向倒三角结构转变,也就是说70后、80后人口比其他年龄层的更多,而当这批人步入老龄,则会迅速抬高老年人占比,让老龄化加深。”
我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同样也是老年人口很多的一个省份。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60岁以上人口1862万,占常住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6万人,占比14.5%,老龄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三。
2021年全国有149城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我省的驻马店、信阳、周口、许昌、南阳、开封、商丘、漯河等8个省直辖市上榜。
“整体来看,我省老年人口比例与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指标相近,我省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我省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老龄化呈加速上升态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富禄说。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养老服务措施,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全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从我省顶层设计来看,2017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等文件,将健康养老确定为转型发展攻坚的12个省定重点产业之一;2021年12月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省银发经济呈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增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等发展态势。
张富禄认为,《意见》从多方面部署银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推动我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发展适老产业,进一步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老年人生活服务有望得到更好满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盘和林表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还在起步阶段,传统观念中,老年人节约,购买力弱,不愿意消费,所以银发经济供给方并不积极。但随着老年人结构的变化,很多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愿意消费,所以,当前银发经济的潜力正在增强。
“老”赛道蕴藏新机遇
人口老龄化,既面临让亿万老人老有所依的巨大挑战,也展现银发经济方兴未艾,蕴藏巨大潜能和商机,将迎来“老”赛道的黄金期,催生出“朝阳”市场。
根据《意见》,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那么,我省银发群体的消费行为有何特点?银发经济发展得如何?
张富禄表示,作为涉及特殊人群的一种经济新业态,“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按需求属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家政服务业、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咨询服务业等多个细分产业。
张富禄认为,一是我省发展银发经济存在庞大的社会需求。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银发经济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窗口机遇期。
二是智慧养老产业面临发展机遇。以“互联网+养老”为特色,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重叠,为我省智慧养老产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当然,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不仅仅是“数字技术”与“养老”的结合,更是优质的“服务”与“技术”以及“需求”的适配。
三是科技支撑银发产品更新换代。随着养老服务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深度应用,适老生活用品市场和老年功能代偿产品迭代更新,为我省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是新业态融合助推银发经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供养,而是体现为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文娱交往、旅居康养等多层次需求。养老产业不断向老年社区住宅产业、养老金融、家政服务、老年文化产业等产业渗透,推行“养老+行业”新业态融合模式,有助于推动银发经济。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广庆说,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有效破解了养老服务“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服务如何优质便民”等堵点难点问题,为“老有所养”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余广庆介绍,我省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五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机制,两次召开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实现了建制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推动200多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向周边农村和家庭提供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已建成了农村幸福院1万多个。
与此同时,我省还支持服务运营多元化,鼓励各地采取公建国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灵活机制,引进和培育有实力、有爱心的养老机构、医疗康复、餐饮、物业、家政等企业,积极发展多业态养老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为推动和创新智慧养老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全国开始选拔一批典型的优秀企业、街道(乡镇)以及示范基地作为智慧养老产业的践行点,总结和提供先进经验与做法向各地推广。根据陆续公布的四批名单显示,我省共有5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8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
激发银发经济活力
当前,银发经济风口正加速打开,但我国银发经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还需更多的顶层设计对银发经济市场进行指导和扶持。
张富禄说,但总体上看,全省目前仍是“9073”养老格局,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我省的“银发产业链”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不足,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状态。
张富禄说,当前,我省银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一是银发经济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有福利性又有营利性,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养老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关民生、稳民心的社会问题。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持续深入,目前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供给体系与康养需求不匹配,养老服务企业参与性不足,高水平医疗机构和有实力的养老、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缺乏,专业护理、健康管理等人才不多,尚未形成高质量的老龄产业集群。三是银发经济的科技支撑不足,进而导致康养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色康养品牌影响力不够,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化、适老化不足。四是存在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现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欠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短板。
那么,我省应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短板?张富禄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针对日渐规模庞大的银发群体,应充分理解银发经济的发展定位及战略意义,注重把“人口红利”转变为“长寿红利”。
二是调动民间资本进入银发领域的积极性。通过政策优惠支持、资金引导、制度规范激励等形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行业,积极探索资本参与方式和养老模式,助力“银发经济”。
三是实现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开展老年用品创新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康养产业制造园区,建立老年用品产业链,培育地方本土养老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中原养老服务品牌。
四是探索互助养老等农村养老新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推进广大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要进一步鼓励健康老年人参与“养老托幼”等互助服务,支持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养老的社会化改革,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基础上,不断培育互助养老服务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还应宣传普及科学、健康的老龄化理念,提高社会公众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张富禄说。
“《意见》的核心理念是优化银发经济的供给结构,让供给更加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并积极地和新技术融合来优化老年人的服务、产品体验,从而扩大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盘和林表示,虽然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有,但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需要从老年人收入端去做均衡。所以,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除了优化供给,还要优化退休金收入。
目前我省适老化改造缺口仍然较大,未来,银发经济衍生产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