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统计局发布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全面展示了五年来河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中国经济大省,河南省的“五普”数据不仅反映了其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还揭示了其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就。然而,河南省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值得深入思考。
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基础更加稳固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2023年末河南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09.7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了81.8万个,增长63.9%。个体经营户586.2万个,增加了156.9万个,增长36.5%。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省的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从从业人员情况来看,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642.8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了258.0万人,增长10.8%。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33.8万人,增加了329.3万人,增长25.2%。这些数据反映出河南省在吸纳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特别强调了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末,河南省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5.1万个,从业人员158.5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12.2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0.5万个,从业人员36.4万人,营业收入7395.6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9.2万个,从业人员84.2万人,营业收入3532.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省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此外,河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288个,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680个。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613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83.5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031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96.1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河南省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8.3万人年,R&D经费支出914.2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是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河南省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031个,实现营业收入2496.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省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四、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尽管河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首先,河南省的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部分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河南省内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河南省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端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河南省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战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河南省应加大投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河南省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全省经济均衡发展。
此外,河南省还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河南省有望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总之,河南省的“五普”数据展示了其在经济规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积极变化。尽管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但河南省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发展,河南省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