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贺建委、王义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19 16:12:49    来源:河南经济报 豫经智库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深得黄河沿岸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伟大事业。基于对黄河流域时代背景的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遗难问题、现实问题与新生问题,强化破解发展难题的“效度”;坚持应用导向,注重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强化科研成果应用的“广度”;坚持创新导向,在重点领域、深入调查、突出效果上下功夫,强化科研原创成果的“精度”,努力实现科研成果“量的充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由设想变为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由理论变为实践,确保在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繁衍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启了治黄事业的新篇章,创造了黄河沿岸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对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指示。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在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新的进步和成效。尤其是黄河流域河南段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通过这些措施,黄河流域河南得以加快经济转型和拓展新领域,实现创新发展。

       同时也看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问题:农村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治理不够彻底,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强,水资源分配不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够科学等高质量发展中问题城镇化速度过快,城乡差距拉大市场监管不力,恶意竞争加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因素都对沿黄地区长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们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引领生态环保、做好发展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真正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河流域的关心、关注关怀转化为推动黄河两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实现黄河流域由被动治理向全方位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基于对黄河流域的宏观认知与微观观察,笔者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做好“三个强化”,体现“三度成果”
     (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破解发展难题的“效度”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发展的必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诸多矛盾和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剖析问题症结,勇于进行有针对性靶向 研究,才能真正找准破解之道。
      一是着眼遗难问题。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之前遗留下来的难题有待破解,而且遗难问题具有疑难性特征。破解遗难问题,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遗难问题的症结找准、找实、找全,列出遗难问题清单,把问题研究深、研究精、研究透,然后逐一对症下药,持续用劲这样把遗难问题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及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以责任之我、担当之我、勤奋之我才能书写属于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华章。
      二是着眼现实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团队,可以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智囊,以目前黄河流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研究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以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原创研究为导向,汇聚研究团队的智力资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把脉问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操作的举措,在可持续性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和化解风险、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航空港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为各层级政府领导决策建言献策。
       三是着眼新生问题。发现问题是素养,破解问题是水平。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新变化,也衍生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譬如防范化解风险中出现的问题,污染防治中衍生出来的问题、自贸区建设中延展出来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具备直面问题且能拿出破解办法的能力需要研究团队核心不断增强主体研究意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阻力时能够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团队成员在困难中找办法在困境中找路径,直至破解新出现问题的方法对策。
     (二)坚持应用导向,强化科研成果应用的“广度”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科研成果只有得到更充分、更广泛、更便捷地应用,科学研究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来。如何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的作用,笔者认为重点应注重以下研究。
       一是注重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特征一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必将破解沿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必将对黄河流域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持续的影响。相关研究团队汇聚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通过他们积极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可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形成更多有价值、可操作、能落地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必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注重战略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所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团队应切实加强战略性研究,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战略性实体经济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研究,牢牢把握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国家治理思路,紧密结合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努力在战略研究上实现全新突破,使一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中央沿黄各级政府决策层的重视,力使一些研究成果在沿黄各地落地、开花、结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注重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引领未来、推动发展的隐形动力。前瞻研究具有前瞻性的特征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抉择性的关键当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发展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新材料正向我们走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前瞻性研究尤为重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有些前瞻性领域研究亟待突破亟待产生新的成果需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破解,这些前瞻性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必将对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三)坚持创新导向,强化科研原创成果的“精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关键支撑。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创新研究上下功夫。
      一是在重点领域研究上下功夫。这里的重点领域主要是指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领域譬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又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上发力突破力争释放巨大的潜在需求等。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出一些集成原始创新成果,也可以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模仿性创新成果。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研究团队专家应坚守“生态保护无期限、高质量发展无上限、协同创新无极限”的思路,在与时俱进中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这些既丰富了调查研究思想,又深化了调查研究内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深刻要求。只有沿黄各地沉下身心、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取大量一手资料,才能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研究工作做到精准将黄河流域的协同创新研究做到极致。
      三是在突出研究效果上下功夫。最终效果是检验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没有效果的科研无异于泛舟无桨,难以行远。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效果,亟待建立若干个理论功底扎实、持续积极向上、充满内在活力的科研团队,亟需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切实搭建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的科研平台。研究效果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进入决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最好体现就是有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持续增强、有利于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黄河流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