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和创新转型具有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河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全国第五位,形成了食品、装备制造等一批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制造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特征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生态掌控能力较弱。河南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就要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和引领作用,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和高能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挺起河南产业的“脊梁”。
强化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建设制造强省,必须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开展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要推动传统产业固链升链,巩固产业领先地位。以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为导向,实施材料产业优势再造、装备产业创新提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轻纺产业迭代更新工程,深入开展“五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应用,提升化工、有色、食品、装备、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品牌竞争力。二要突出新兴产业延链补链,打造产业体系新支柱。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聚焦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和卫星应用、生物医药等千亿级新兴制造产业链,统筹科技研发、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后端服务的全链条培育,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三要推动未来产业建链,谋划产业发展“新赛道”。紧密跟踪科技前沿,聚焦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开展面向未来的科学战略研究和面向重大需求、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构建“研发+产业+应用”未来产业全链条,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四要强化“产业大脑”建设,完善产业生态全景。建设完善河南“产业大脑”,围绕千亿级产业链构建和精准招商,建立“云上图谱”“数字清单”,推动向上下游关联产业深度布局,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强化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预警监测与分析,建立产业链高端、关键环备份体系,实现与灾害应急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物流等体系协同一体化发展。
突出聚链成群,培育壮大高能级制造业集群
建设制造强省,要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方向,以产业链规模能级壮大和硬核实力提升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一要推动产业从“链”向“群”跃升。聚焦28条标志性产业链,滚动编制全景图谱、招商图谱和链主企业图谱,以“补链固链强链”为方向,在细分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招引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构建高效协同的生产制造网络体系,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打造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和现代轻纺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要培育产业链群优质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分级培养链主企业和硬核科技企业,增强全产业链控制力和技术标准话语权,带动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引导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开展研发制造和工艺改进,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要规模化汇聚高端人才。聚焦产业链群,采取“全职+柔性”方式,瞄准打造“制造+数据+设计+金融+物流”全产业链,积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海外人才。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产业人才培养,加强省级一流创新人才与团队、高技能人才培育,尽快实现重点产业链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全覆盖。四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把握“双循环”发展机遇,鼓励重点产业链群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引导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组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重点产业链群主动连接国内先进制造业链群,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开展高端合作。
加快“四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制造强省,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推动产业链群高端化发展。立足全球产业发展前沿,支持传统优势产业链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升级发展先进材料、现代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时尚消费新品牌。深度谋划布局“高精尖”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更多的新型“大国重器”和一流企业,打响河南制造品牌。二要推动产业链群智能化发展。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鼓励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建设“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全面推动制造业“触网智造”发展。三要推动产业链群绿色化发展。支持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链群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鼓励发展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水平,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四要推动产业链群服务化发展。坚持“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发展方向,支持产业链群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向综合服务供给转变,不断攀向价值链更高端。(作者分别系省区域合作中心总规划师、正高级经济师,省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