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张占仓:我国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时间:2024-12-13 18:44:59    来源:河南经济报 豫经智库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别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要素影响,全球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而土地退化不仅会减少耕地面积,威胁粮食安全,还会加剧沙尘暴、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所以,荒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被称为“地球癌症”,亟待破解。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今年年初发布的公报显示,全球每秒钟就有相当于4个足球场大小的健康土地退化,每年退化的土地面积达到1亿公顷。迄今为止,全球已有多达40%的土地退化,影响近一半人口的生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人均耕地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粮食生产与供给一直是“国之大者”。如何有效遏制土地退化,确保耕地应有规模,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因此,我国将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截至目前,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已经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为了防治土地退化,我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的法治体系。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不断提高防沙治沙的效率和质量,等等。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不仅在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也让荒漠化区域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据统计,现在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当地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不仅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而且让当地群众还能从中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了日常生活。这份成绩来之不易的,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路径。

  自1994年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我国认真履行公约责任和义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蒙古、中亚、非洲等地建立示范基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荒漠化防治能力和水平。《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还赞扬说“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在《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参观中国馆展览区时评价:“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将长远规划目标与有效方法措施相结合,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通过积极行动让土地真正恢复健康。”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作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参与者、引领者,我国将持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分享技术、交流经验,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建设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