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刘晓萍: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基
时间:2024-03-15 09:47:53    来源:河南经济报 豫经智库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首位,并强调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产业的重要形态,其韧性和自主性反映了一个国家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尤其近年来,日渐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频繁多发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我省积极应对,自去年以来就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聚焦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推进举措也由助企纾困转向产业链攻坚提质,聚力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与此同时,也要正视河南产业链供应链仍面临工业规模大但高技术产业比重低、产业门类齐全但关键环节自主性弱、创新能力增强但基础研究弱、产业集群趋势明显但地标产业显识度低等发展制约。下一步,应积极对接中央战略部署,立足发展阶段、突出比较优势、找准着力点,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夯实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基。

  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产业链群行动

  2023年我省就提出以培育“7+28+N”群链作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应重点围绕提升政策含金量、创新推进举措开展“河南版”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一是打造一批标志性优势产业链。围绕创新平台、集群培育、龙头引培、双招双引等主要领域,梳理未来一段时期重点突破的项目清单,集聚资源要素实现优先突破,带动提升重点产业链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提升政策措施含金量。根据各重点产业链特点,谋划一批超常规政策措施,打造一批重点平台、载体,加快行业高端要素集聚,吸引一批优势企业、优秀团队和关键人才,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三是引导各地产业链再聚焦。当前,各市、县也谋划重点产业链培育,但多数地方谋划的产业链数量太多。建议引导支持各地聚焦优势领域培育重点产业链,重点引导县域打造首位产业,提升产业辨识度,以此吸引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先进要素集聚,提升本地产业链能级和配套能力。

  创载体,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我省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从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领域,其中装备制造领域4个,食品、化工、有色各占2个。《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我省应积极对接中央的战略部署,依托国家级示范基地积极争创示范区。一是突出典型示范特色。我省工业化具有属于传统平原农区、资源禀赋性强、工业化进程多维并存以及后发赶超的典型特点,争创示范区应突出统筹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与数字化发展、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任务,积极创新产业治理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力争为国家探索出中西部省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二是突出新质生产力培育。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正处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演化的关键时期,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开辟发展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我省争创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必须将新质生产力培育作为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培育突出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数字赋能的生产力、绿色引领的生产力。

  补短板,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相比于先进地区40%~50%的比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突出短板。要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高端化,全方位打造河南生产性服务业新优势。一是全力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针对行业共性服务需求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低价化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小而精”服务品牌。持续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分行业树立一批服务标杆。二是依托郑州打造全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地。由于郑州经济潜力大、工业场景丰富、供应链支撑有力,具有吸引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总部的基础优势,因此应支持郑州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新品研发中心、供应链中心,先期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汇聚技术研发、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领域品牌企业,积极构建引领全省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网络。

  育主体,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我省要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河南本土做精做大做强。一是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要素保障专项行动。近年来,由于在新增投资项目时受到土地、资金等制约,而沿海地区在土地指标、投资基金支持等方面有更好政策,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已经在省外投资,导致投资和产能流失,应对专精特新企业新投项目进行调研梳理、分类研究,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引导新增项目本地投资。二是搭建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当前我省专精特新企业更多是从外省进行产业链配套,应分行业、分领域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定期发布专精特新企业能力清单,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三是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完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库,支持重点种子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者单位: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