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张占仓:以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时间:2024-05-31 08:33:48    来源:河南经济报 豫经智库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战略趋势,更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直接途径。根据我们这一段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拟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基础理论、原创算法、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加快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技术,加快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支撑软件,夯实制造业数智化技术底座。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实现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整合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围绕制造业数智化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智能产品与服务、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等重大需求,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打通从科技研发到技术转化,再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打造跨界融合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第二,以数智化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就是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进行赋能的过程。通过对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度分析,发现并消除导致效率瓶颈与产品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减少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科学数据支持大模型开发,支持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三,以数智化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与传统制造业技术相比,数智技术本身科技含量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能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通过5G、千兆光网等先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流程,优化能源调度和精准实施梯级利用,可在促进工业节能减碳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加快数智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变革,通过提高碳排放效率,实现“数字减碳”。数智技术向制造业领域渗透并实现融合,可以改善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比例,使得制造业企业提高对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节能减排。

  第四,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数转网联智改”水平。加快企业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零部件,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迭代。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数智化场景丰富的优势,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建设。大力发展智能设计、生产、管理等智能服务新模式。强化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智化协作和精准对接,实现数智化转型。鼓励中小企业开展面向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倡小微企业使用成熟的云存储、云桌面、云安全等应用服务,快速提升企业数智化水平。

  第五,超前布局制造业数智化基础设施。为了给全社会制造业数智化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支撑,要超前布局发展5G、工业化联网等数智化基础设施。打造更多的多场景融合、多系统集成、多设备协同的场景应用的代表性、示范性、标志性项目,引领细分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推广,探索标识解析应用服务模式,打造更多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有效释放数据价值,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数据资产如表、共享、发挥更多作用创造新质生产要素的制度型支撑。

  第六,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入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数据资产作为新的资产形态和价值来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根据国家财政部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实施,数据资产正在逐步被正式计入企业财务报表之内,标志着数据资产化进程的加速。数据资产入表之后,可以增加公司的资产项、提升公司资产金额、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助力企业获得融资,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对于很多依赖大数据运行的公司来说,意义非凡!

  第七,加快建立健全制造业数智化标准体系。伴随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工作全面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在制造业中不断涌现,全社会急需适应制造业数智化发展的新的标准化体系,很多细分领域的标准化需求进一步释放。因此,我们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无论是全面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需要,还是对产品类型特别多、使用领域特别广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看,都需要通过全国性的行业龙头企业或协会组织,积极推进技术涵盖面比较大的新一代标准体系建设,为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