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虢正贵:探索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3-08-29 09:23:51    来源:经济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新时代红色地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和美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探索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径。

  擦亮一张名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十八洞村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充分彰显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实践伟力。十八洞村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简史》,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充分发挥十八洞村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擦亮红色名片,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原生态、乡土味、民族性特点,做好“红色”“古色”“绿色”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山泉水厂、苗绣、劳务经济等当家产业,深入开展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和创建美丽农家“五微一创”行动,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为全州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好经验、探索了好路子。充分挖掘十八洞村新时代红色地标的价值内涵,精心打造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十八洞村作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的生动课堂,引导激励湘西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兴起一方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物质基础,农民增收才有稳定可靠保障。湘西州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和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文章,提质发展茶叶、油茶、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业,全州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00万亩,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富硒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湖南省最大茶叶基地,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4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保靖县吕洞山镇等一批乡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础工程,按照“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原则,推行“村社一体”模式,建立紧密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州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村占比76%以上,三分之二的脱贫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了稳定增收。实践表明,发展产业非常关键,必须锚定产业振兴目标不放松,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深耕特色产业,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

  壮大一支队伍,蓄积乡村振兴人才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以人才振兴撬动乡村振兴。湘西州着力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进一步营造聚才、惜才、用才、爱才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人才服务基层制度。选派2000多名新招录(聘)和30周岁以下无乡镇工作经历人员驻村锻炼,引导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扎根基层,近1000名优秀教师和医生下乡支教支医,促进了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二是完善人才关爱激励制度。认真做好“武陵人才”推荐选拔,落实好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抓好人才各项政策落地,及时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让各类人才“愿意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三是完善人才链产业链衔接制度。建成62个专家工作站,与6名院士、300多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开展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力量。依托吉首大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等院校,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乡村医生、农技特岗生、农民大学生。目前,湘西大地上活跃着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他们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传承一地文脉,厚植乡村振兴持久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必须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湘西州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十八洞村、矮寨大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四史”宣传教育,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传承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色彩。制定实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面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每年举办土家族“舍巴日”、苗族“赶秋节”等节日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推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等加快向现代化迈进。充分发挥新乡贤、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

  呵护一域生态,绘就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湘西州最美的底色。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州域1.55万平方公里作为大公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质、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绿色发展扮靓美丽家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标准推进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系统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湘西州连续5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在湖南省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市州。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最美集镇、最美村寨、最美农家、最美河库、最美生态公路创建,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村村寨寨都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崭新画卷在湘西大地精彩呈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成为湘西人民的幸福增长点。

  建强一个堡垒,筑牢乡村振兴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湘西州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坚持四级书记带头抓,按照“尽锐出战”要求,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乡村振兴一线,选派1802支驻村工作队,对所有村(社区)和集中安置区进行驻村帮扶,做到机制不变、责任不松、力量不减、工作不断。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乡镇党委、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97%的村(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回引1300多名优秀分子回村任职,村村有一名35岁以下和一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干部,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显著增强。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唯有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才有保障。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光明大道昂首奋进,坚持以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继续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把乡村产业发展好,把乡风文明提升好,把人居环境改善好,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努力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干实绩赓续首倡地时代荣光。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