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国今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农村、农民大省,河南要积极响应,多维度发力,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全省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发展根基。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持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河南夏粮总产757.1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 ,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今年,河南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粮食稳产丰产筑牢根基。
第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河南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种业领域,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中原农谷作为重要载体,已汇聚58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4名“两院”院士,累计培育出优良品种161个,引育一流种业企业约80家。今年,要加快中原农谷种业实验室建设,重点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种业全链条创新发展。在农机装备方面,依托洛阳以中国一拖集团为“链主”的产业集群,攻关关键技术,实施“农机换新”工程,提高农机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如卢氏县聚焦食用菌产业,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带动3.5万户、11.8万人参与生产。正阳县围绕花生做文章,延伸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电商物流,实现产业较大幅度增值。今年,河南要进一步优化县域富民产业布局,围绕畜禽、果蔬等特色产品,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同时,重视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促进农民稳岗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家园。继续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宜居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发挥乡村建设牵头单位作用,依托“一库一单”促进全省乡村统筹布局建设。推进“设计河南·美丽乡村”,提升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按照计划,新打造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建设1000个省级和美村、2000个省级富美村。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结推广洛阳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新乡“三通一规范”等经验做法,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第五,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范围,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顺延。积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住房的盘活利用形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让农民在土地改革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专项治理,推进新增耕地规范管理和合理利用,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第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落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提升干部服务“三农”能力。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推动河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河南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