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河南省“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与对策
时间:2025-08-23 06:58:37 来源:河南经济报豫经智库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突出、质量效益领先、空间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总和。它并非单一产业的升级,而是涵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未来产业,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其核心特征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产业附加值高、绿色低碳属性突出,且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备国际竞争力,最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之 一,按照党中央的系统部署,在“十五五”时期亟待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十五五”时期,在我国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的进程里,河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深远。
从宏观政策导向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为河南的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也凸显了其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使命。
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目前产业体系比较完备,41个工业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拥有207个中类中的197个,是传统的材料、装备、食品、轻纺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如郑州比亚迪工厂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1万辆,同比增长117.3% 。但是,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河南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河南产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和供应链稳定面临风险;从国内发展趋势看,各省市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竞争激烈,河南若不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在区域竞争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现代化产业体系能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河南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河南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快的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存在的短板
近几年,尽管河南在现代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领域成绩比较突出,但现代化产业体系仍存在不少短板。
第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现在,全省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且大多处于产业链中端,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较弱。河南虽然是全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但是长期存在结构“重”、创新“弱”、链条“短”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在高端市场占据更多优势。比如,河南是全国著名超硬材料大省,人造金刚石产量约占全国的80%,但在超硬材料的高端应用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任务艰巨。
第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全省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特别是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如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河南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被“卡脖子”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高端化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很多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产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第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相比于先进地区40% - 50%的比重,差距明显。这成为全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突出短板,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无法为制造业等提供高效、优质的配套服务,增加了产业发展成本,降低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不明显。虽然河南在一些产业领域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但地标产业显识度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产业联盟和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合力,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有待持续提升。
三、河南省“十五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对策
面对以上这些突出问题,“十五五”时期河南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完善全省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尽快解决部分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第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特别是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培育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降低产业运行成本,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各产业集群的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在全省7个产业集群分别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适配性对接,强化技术交流、协同攻关,提高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和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五,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利用河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河南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中的地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