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周口成功晋升为全国37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不仅让周口成为河南内河航运的焦点,更在淮河流域乃至全国航运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口此次晋升“国家队”,意义非凡。它是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淮河流域也独占鳌头。这不仅标志着周口港在全国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更意味着河南内河航运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河南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内河航运的发展对其打通出海通道、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意义深远。周口港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河南内河航运的龙头,为全省实现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筑牢根基。
周口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历史上,河南水运曾盛极一时,“百舸争流天津卫,千帆竞航下江南”便是其繁荣的写照。但随着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兴起,内河航运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落寞。近年来,环境污染倒逼和绿色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等多方面新需求,让内河航运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周口市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率先修建船闸、拓展航道、建设港口,成为河南内河航运的先行者。2013年,周口港迎来第一艘1000吨大船,此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被列入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2023年河南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全面吹响,如今成功入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如今的周口港,已成为河南第一大港。2024年,其货物吞吐量在全省占比超过87%,在长江以北内河港口中也举足轻重。从“水运古埠”到“中原枢纽”,周口完成了千年水脉的复兴之路;从“单核老城”到“一城五区”,城市格局实现裂变升级;从“豫东粮仓”到“产业新城”,临港经济强势崛起;从“生态洼地”到“水韵绿城”,实现人水和谐的现代嬗变;从“内陆思维”到“开放前沿”,展现出拥抱世界的崭新气象。它不仅拥有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还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如国际粮商巨头益海嘉里投资超百亿元建设产业园,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也在加快形成新产能。
然而,周口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与国内先进港口相比,港航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临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上行航路短、集货能力不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但周口并未因此而退缩,2024年,省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到安徽学习港航事业发展经验,同时,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项目开工,“铁公机水”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也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快内河航运“11246”工程建设,助力周口港及河南内河航运迈向更高台阶。
周口晋升“国家队”,是河南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周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河南乃至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相信在未来,周口港将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作用,不断完善自身,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为河南内河航运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助力河南在全国经济大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