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陈宁:筑牢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石
时间:2024-01-06 17:04:58    来源:河南日报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力量。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支撑是人才。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是强化创新驱动、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依托。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要素资源供给,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强磁场,构筑“人尽其才”的创新生态圈,将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我省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坚持优化人才政策供给、强化招才引智、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加速向民营企业集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但是当前我省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总量依然供给不足,创新型人才缺口依然较大,人才供给结构转换的速度依然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在新发展格局下,为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必须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塑造“人才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应紧扣民营经济人才需求,紧抓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大国工匠等关键力量,搭建更加有助于人才自我实现的平台,持续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推动人力资本水平跃升,支持民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筑牢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推动产教融合,优化供需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我省民营经济重点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高等院校设立产业人才学院,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一是重点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融合度。二是建立产业融合联盟,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与民营企业用人需求精准对接,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提前融入到日常人才培养中去。三是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计划,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及其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同时,建设“河南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为参训人员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提升“数治”监管服务效能,降低参训人员培训成本并提高信息要素流动效率,为“技能河南”建设提供坚实信息保障。

  搭建对接平台,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需建立河南省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资源储备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链接人才资源。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常态化举办产业论坛、宣讲推介会等,搭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精准引进人才。二是发挥科研院所人才集聚的辐射功能,推动知名高校和省实验室在民营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三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院士、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释放人才活力,健全激励有方的人才发展机制。民营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如何评价、使用人才,自身最有发言权。一是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接续的政策机制。二是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构建涵盖专利发明、技术推广、行业认同等关键指标的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评审标准。三是推进民营经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其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健全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机制。四是强化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支持“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冠军”等重点企业职称倾斜政策,明确组织重点人才项目评选时向民营企业倾斜。五是支持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手段,保障科技人员权益。

  聚焦服务提升,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才保障机制。搭建精准化、体系化的人才服务平台体系,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软环境。一方面,持续优化人才工作格局,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深化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流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互联网+人才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注重政治吸纳、政治表彰,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人才等制度,及时协调和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分层分类落实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项目孵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实现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更优、更活、更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