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制造业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我省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呈现新趋势
一是推动制造业产品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将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大数据,可以分析海量的生产数据,提高制造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全周期的高效率、低能耗、精益化以及柔性化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工业生产场景向算法化、云端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将传统工业生产场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工业智能算法平台的核心工艺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端协同、物联网等应用于广阔的制造业场景中,产品生产由云端和终端共同协作,实现生产链设备的协同,利用算法和云端为生产线下层应用提供更加高效的开发服务。
三是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向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可以优化生产线全过程,拓展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以此进一步优化调整生产领域各阶段、各环节的能源消耗以及资源利用。
四是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向个性化、柔性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下的产品生产嵌入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信息技术,使传统生产设备具备了一定的通信、感知、学习、分析与执行能力,从而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可反馈性特征。通过收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从生产线和智能车间等多方面着手,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和柔性需求。
产业挑战依然严峻
虽然我省部分行业初步形成了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但是整个产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整体数字化基础薄弱。尽管我省涌现出了中铁装备、许继集团、宇通客车等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企业,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仍然较低,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渡阶段,工业数字化渗透率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能力不足。我省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相对不足,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卡脖子”问题突出,如芯片、传感器、系统软件等仍被国外厂商垄断,对于新兴领域的技术掌控能力还有待提升。三是企业数据安全与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凸显。智能制造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搜集和处理分析海量的生产数据或用户需求数据,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推进,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四是国际竞争与经济全球化挑战加剧。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战略,东盟国家、印度、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企业崛起,智能制造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加快提升发展水平
第一,加强数字化转型政策保障。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是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助推剂”,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来保障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可以统筹制定相关领域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针对不同企业实行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也可以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搭建转型企业与龙头企业的沟通桥梁,通过技术人员交流指导或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第二,推动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攻关。科研创新是带动智能制造发展的“火车头”,应围绕新兴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核心部件,推动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培育,完善相关科研工作创新机制,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研发成果共享,形成多占位、多层次的创新合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第三,引进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数据保护是解决企业“数据资产”风险隐患的“灭火器”,工业数据的安全保护除了需要相关立法保障外,还需要同高科技公司建立跨域协作,通过他们提供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比如,华为公司研发的OceanProtect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热数据全容灾、温数据热备份、冷数据温归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数据保护建立起全方位的“防火墙”。
第四,培育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国际竞争优势是抢占智能制造产业制高点的“先头兵”,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打造关键技术核心攻关平台、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协同合作能力等举措,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