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年来,河南经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制印发《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明确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全面完成黄河文化资源普查,建立了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先后建成开放殷墟、隋唐洛阳城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沿黄世界级大遗址公园保护走廊。建成开放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形成黄河文化博物馆群落。牵头推动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出“黄河之礼·老家河南”非遗数字馆,让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成立了夏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了黄河文化研究院、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等,重点建设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等,加快构筑黄河文化研究高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着力突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郑州双槐树、开封州桥遗址等相继入选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入选总数达55项,在全国遥遥领先。
在文旅活动中,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品牌形象,成立郑汴洛文旅发展共同体,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展“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召开世界研学旅游大会,推出黄河文化研学旅行基地277个、课程437项,打造中小学生“读懂中国”的大课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隋唐洛阳城、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清明上河园等成为文旅融合打卡地,9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5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黄河沿线成功创建。规划建设总里程约4810公里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其中主线1620公里、支线1710公里、联络线1480公里,串联起黄河沿线38处高热度旅游区、46处中热度旅游区,打造“快旅慢游深体验”的黄河文化旅游廊道。
在黄河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方面,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推动沿黄九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成立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大会、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创新大会、“百家媒体黄河行”采风活动、“百万学子游河南”研学活动等,重点面向年轻群体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世界级大遗址走廊探源活动,让古老的黄河文化与年青一代“双向奔赴”,不断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影响力。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等沿黄地市文化旅游火热,前来体验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约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游客接待量前5位的景区全部来自郑汴洛等沿黄地市。
保护传承弘扬文化,已经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也成为促进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召开的第三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新要求,持续保护传承弘扬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天地广阔,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