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访谈 > 正文
张占仓:河南省“十五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策
时间:2025-09-10 09:30:02    来源:豫经智库    
     在当今时代,创新驱动已成为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南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精心安排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全省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展望“十五五”,剖析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并制定针对性策略,对河南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一、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 
      第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政策引领与统筹协调方面,河南展现出坚定决心与高效执行力。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为创新发展构筑起坚实的顶层架构。这一高规格的领导机制,确保创新战略得以精准制定与强力推进,从宏观规划到具体项目实施,都能实现高效协调,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与资源支持。 
      第二,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显著。经过近几年努力,全省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农谷、中原医学科学城为支撑的“三足鼎立”的创新格局蓬勃发展。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后,研发实体快速增长,在全国省级科学院中名列前茅。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融合,吸引了众多一流大学设立郑州研究院,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中原农谷也吸引了众多科研平台与种业企业入驻,向着一流种业创新高地大步迈进。中原医学科学城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与前沿科研机构,正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在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全省拥有2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7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转,省实验室从无到有,数量已经27家。这些平台成为创新的强大引擎,为科研成果的孵化与转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第三,创新成果及转化成效丰硕。2024年,河南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收获颇丰。全省签订技术合同3.05万项,较上年增长22.3%;技术合同成交额飙升至1759.39亿元,涨幅达28.7%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不断突破,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种大功率多波段曝光光源”专利,多氟多“集成电路用高纯氢氟酸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硬岩泥水平衡顶盾机巩固了盾构领域领先优势,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填补国内宜机收芝麻品种空白,驻马店市实现芝麻机械收割,良种良机融合取得实质进展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河南的科技实力,更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 
      尽管河南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取得诸多成绩,但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
      第一,高端人才集聚能力不足。由于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缺乏顶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导致高端创新人才集聚能力不足。这使得河南在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受到限制,难以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抢占先机,无法充分满足创新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二,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产业结构方面,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占比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不够强,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多处于中低端位置。这不仅制约了创新成果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化,也影响了河南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第三,创新投入强度偏低。2024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为2.1%,创新投入强度虽在不断增加,但低于全国平均2.68%的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财政科技支出、企业研发投入等相对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不完善,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使得许多创新项目因资金短缺难以开展,创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资金瓶颈,阻碍了创新的步伐。同时,有利于创新的市场体系发育迟缓,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导致创新效率有待提高。 
      三、河南“十五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短板,河南在“十五五”期间应精准施策,加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
       第一,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在人才培育与引进上,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高水平人才,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学科,建设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同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落户河南。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力,让更多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在河南的创新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第二,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设定省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硬指标,2026年底整体达到2.5% ,“科改企业”不低于6.0%。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提升企业在全省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如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四,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开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创新要素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让创新活力在中原大地充分涌流。
      第五,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巩固拓展中原科技城、中原农谷、中原医学科学城“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圈,为重大创新项目与活动提供坚实载体。
      第六,优化创新生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的经验与做法,重点在创新环境“宽松”、“包容”、“真金白银激励”上发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迸发创新活力。
       “十五五”时期是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应立足自身优势,正视创新存在的短板,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新举措,全面激活创新活力,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中原崛起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