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明确部署,我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顺利完成制定过程,并于今天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首部法律,意义重大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并将于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法律的施行,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
公平竞争,保障权益
《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公平竞争,从多个方面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它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可依法平等进入。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此外,在生产要素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民营经济组织将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也将为其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些规定确保了民营经济组织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充分发挥其活力和创造力。
多方促进,助力发展
该法律在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出台了诸多有力举措。在投资方面,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鼓励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并为其提供高效便利的投资服务。在融资方面,通过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作用、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为民营经济组织服务的水平,拓宽其融资渠道。在科技创新上,鼓励民营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支持其依法参与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这些措施将为民营经济在投资融资和科技创新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范经营,强化保障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规范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行为的同时,也强化了服务保障措施。它要求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明确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时注重听取民营经济组织的意见,高效便利办理涉企事项,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政策等。此外,还设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对各类违法行为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增强制度的刚性和权威性,确保法律的各项规定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总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它将推动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