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有望大幅跃升
时间:2023-09-26 09:28:47    来源:经济日报    

  新近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今年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将持续释放,产能有望达15万吨。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规划超过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项目36个,累计可再生能源制氢年产能约5.6万吨。其中,2022年我国新增建成运营可再生氢能源项目23个,新增年产能约3.3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40%。

  报告预计,今年氢能产业将迎来技术创新,电解槽产品将快速迭代,每小时1000标方以上碱性电解槽和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将成为主流,自主化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将投入市场。在氢气生产成本下降和需求驱动下,管网和液氢等规模化储运环节核心技术加速突破,百公里以下纯氢和掺氢管道建设加速。重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主流产品功率将超过240千瓦,基本可覆盖全场景应用需求,由此带动产品售价下降近20%。

  据了解,今年环渤海、大湾区和长三角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依托氢能及燃料电池装备产业集聚、氢能消费中心和政策创新优势,将在氢能技术创新和新型应用场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示范城市群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万辆,建成运营加氢站超过230座。西北、华北等地将继续推进可再生氢基地建设,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区则将继续推动大型风光氢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

  报告显示,中国氢能产业装备自主化发展迅速,但在氢液化、储氢容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质子交换膜、膜电极、贵金属催化剂等原材料受制于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以及资源稀缺等因素,自主化产品面临产能规模不足,产品性能亟待提升的问题。加氢枪套管材料、氢密封材料、低温金属材料等多种基础原材料和制造工艺处于技术引进和研发阶段。为此,加强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通过企业协同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氢能产业链技术和装备瓶颈,是中国氢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此外,从整体氢氨醇产业发展形势看,部分地方项目重复建设苗头显现,项目规划数量多、雷同多,耦合性不足。可再生氢氨较传统产品生产和应用成本高,下游消费市场积极性和竞争力较低,导致规划项目实际建设进展缓慢,产业化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同时,当前氢能装备市场产品性能参差不齐,缺乏第三方准确、公正的检测评价体系。行业层面对技术路线等也缺乏统计分析,研发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专家表示,随着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等多种制氢技术路线的示范应用,制氢技术要求及条件、能效等方面的标准将逐步完善。天然气掺氢、液氢储运等场景技术标准有望加快规范。氢能的市场化提速也将推动氢质量和氢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和氢安全方面的标准制定,预计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规范和装备检测认证技术规范也将加快出台。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