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3月车市将迎来较强增长 释放约2000亿元免税利好
时间:2025-03-13 09:34:35    来源:羊城晚报    

    3月车市将迎来较强增长

  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是推动市场发展关键因素

  羊城晚报记者 戚耀琪

  乘联会最新统计显示,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8.6万辆,同比增长26%;今年1-2月累计零售317.9万辆,同比增长1.2%。2月零售处于历年2月零售历史高位。随着天气转暖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明显转变,新能源渗透率逐周快速提升,成为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竞争是“移动智能终端”争夺战

  乘联会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增强了智能座舱和智驾等概念的消费引导,标志着汽车产业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的转变。智能终端战略推动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L4级自动驾驶、车联网(V2X)、AI算力(≥500TOPS芯片)及车云一体化架构成为核心突破方向,同时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

  整车企业需以技术自研与生态共建双轮驱动转型。技术层面,加速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车规级操作系统及固态电池的研发应用,建立OTA升级能力;生态层面,联合科技企业、地方政府打造创新联盟,开放车载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同步布局超充网络。用户运营端,通过场景化座舱、订阅制服务及数据资产运营提升附加值,同时强化数据安全与伦理合规体系,抢占移动智能空间的话语权。

  在实施路径上,短期聚焦L3量产与基础车联网建设,中期实现城市NOA导航与跨品牌车路协同,长期目标2035年前达成完全自动驾驶并主导全球标准。这场变革本质是“移动智能终端”争夺战,企业需超越传统制造思维,通过技术、生态、用户的协同创新,重构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

  自主品牌份额高达65%

  乘联会统计,2月自主品牌零售91万辆,同比增长51%,环比下降17%。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6%,同比增长10.6个百分点。2月豪华车零售1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30%。2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0.8%,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表现较好。

  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万辆,增长35.5%。

  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9.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2月国内零售: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0%;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3%;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新势力份额19.9%,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3.9%,同比下降4个点。

  释放约2000亿元免税利好

  今年3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去年3月持平。由于春节假期后的各行各业快速转入正常运作,因此3月的环比产销增长将较为迅猛。

  春节后是新品推出的重要时间点,很多厂商的新车在大量推出。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恢复也将加速聚拢人气。由于近期的碳酸锂等价格处于低位,有利于厂商持续优化新能源车型的成本结构和产品迭代,车市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

  乘联会认为,2025年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再创新高,成为撬动整体汽车市场繁荣、加快新能源消费过渡到大众普及阶段的关键因素。报废政策扩围,预计今年报废更新可达500万辆,报废补贴金额约900亿元,而各地的置换政策稳定有力度,预计可置换1000万辆,近1300亿元。同时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销预计1600万辆左右,带来2万多亿元的销售额;2025年是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优惠的最后一年,在当前的新车销售市场规模下,估计可以释放出约2000亿的车购税免税利好。这样合计就是4000多亿元的规模,相对于5万亿元的汽车销售额,4000亿元补贴的力度可谓是历史罕见的,对车市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属史上超强水平。

  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多极化新现象,有利于持续稳定消费走势,预计今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将保持较强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和供应链稳步升级都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羊城晚报)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