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科学前沿与我省产业需求,前瞻布局量子、智慧创制等16家研究所,科研实体达到42家;招引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500余人,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与100余家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作为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一号工程,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阶段。
重建重振以来,省科学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谋划?4月19日,河南省科学院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这些问题都有了解答。
此前已召开的两次省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研究了省科学院章程、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化、规范化文件,审定了财务决算、经费预算等重大事项,推动省科学院在体制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省科学院今年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在‘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表示。
作为河南顶级科研创新平台,省科学院首先要在“顶天立地”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据了解,省科学院今年将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创新高地建设。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引力波天文台等项目预研,加快墨子实验室、黄淮实验室建设,力争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
从重建重振前期“走出去”求才引才,到现在人才主动“上门”竞争求职,省科学院正成为我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强磁场”。今年,省科学院将优化人才引进、梯队培育、服务保障机制,全年力争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支以上。此外,还将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推进学位点授权单位建设工作等。
企业家出题,科学家来答题。为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科学院通过设立产业链对接服务中心、选派科技人才到重点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等举措,促进科研成果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的有效对接。今年,省科学院将以聚焦我省“7+28+N”产业链群培育为导向,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迭代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带动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 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