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国庆超长假期,全省消费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城乡居民商品消费热情高涨,文旅消费多姿多彩,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呈现加快复苏态势。据监测,双节8天全省重点监测的36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总额(营业收入)3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比2019年同期增长14.4%。节日期间河南消费市场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上下联动、齐心合力促消费
为迎接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充分释放“双节”消费潜力,省商务厅会同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等七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喜迎‘双节’ 乐享生活”为主题消费活动。聚焦汽车、家居、住房等重点领域,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紧扣“双节”消费特点,以节兴市、以节惠民,丰富群众生活,激发消费持续回升的动力。各地积极跟进,提前谋划,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消费活动。如郑州市开展“迎中秋 庆国庆”文化旅游商贸活动,推出500项“线上+线下”文旅体活动和惠民措施;开封市开展2023“金秋消费季”促消费系列活动,历时四个月,通过市县联动、政企联合共同推出5个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庆中秋、迎国庆”、“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新型消费”、“金融惠民”等共15项促消费活动;信阳市开展“金秋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历时一个半月,通过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家电补贴,举办产销对接会、展销会等形式举办9项市级、12项县级系列活动。
全力保供,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
双节前,为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做好中秋国庆节日期间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等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强化产销对接,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菜篮子”“果盘子”等商品备货量,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力度,畅通节日保供渠道,保障双节期间粮油、肉类、鸡蛋、蔬菜、水果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省内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节日期间备货量超平日20%—50%,市场上各类蔬菜、水果品种丰富,货量充足,价格稳定。据监测,与节前相比,10月6日全省重点监测的66种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35降30涨1平”。分大类看,水产品27.21元/公斤、水果8.53元/公斤、鸡蛋11.13元/公斤、猪肉28.3元/公斤、粮食5.24元/公斤,分别下降5.4%、1.5%、1.4%、0.6%、0.2%;白条鸡20.14元/公斤、蔬菜6.08元/公斤,分别上涨1.7%、0.8%;食用油17.67元/升,基本持平。
多点发力,促消费成效明显
重点商圈聚集效应明显。双节期间,省内重点商圈通过设置国庆主题打卡点,举办中秋游园会、文艺表演等活动,烘托节日氛围,市场人气聚集效应持续显现,消费活力十足。如郑州市丹尼斯、熙地港、正弘城、新田360广场等重点商圈通过设置精美大气的“为国庆生”等国庆主题打卡点,举办音乐会、脱口秀、无人机表演系列促销活动,吸引顾客前来拍照打卡、乐享双节;洛阳市在各大商圈举办“老字号嘉年华”活动,联合设计达人将老字号与服装服饰、二次元等元素相结合,通过商圈巡展表演、展销、网络直播等方式引领老字号消费新潮流,吸引大量年轻游客;许昌市胖东来天使城商业综合体因其人性化的高端配套设施和细致入微的“胖东来式”服务,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自媒体人前来体验和打卡,已在网上火出圈,成为“5A级全国著名景区”,日客流量最高达19.5万人次。
汽车、家居等领域促消力度大。我省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等地市在开展“喜迎‘双节’ 乐享生活”主题消费活动时,都将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与企业合作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举办展销节等方式,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能,刺激大宗消费品市场复苏。比如开封市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稳定大宗消费”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国庆盛嗨购车节”,动员40余家汽车销售企业和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置换礼、增购礼和免息礼,银行消费满减和随机立减等多种优惠让利消费者;举办“魅力开封·乐享生活”百万家电节能补贴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活动。信阳西亚公司与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厂商联合出资300万元作为补贴资金,对购买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厨卫电器、手机等单价在699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者给予补贴优惠,补贴标准为300元-3000元不等。据监测,双节期间,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汽车等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5%、9.8%、3.5%。
商超促销活动精彩纷呈,节日商品热销。中秋国庆期间,各大商超企业积极配合使用政府消费券,联合厂商、银行等合作伙伴,加码消费补贴,竞相推出系列促销活动,食品、服装、化妆品等商品销售形势较好。郑州丹尼斯百货推出“月满中秋,喜迎国庆”系列促销活动,消费者可享受化妆品680当800花,服饰7折起、奥莱价1-6折后2件再享8折等优惠活动,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增长;安阳吾悦广场推出满额赠礼活动,叠加使用满减优惠券,带动服装、鞋帽等换季商品销售大幅增长。焦作各大商企推出“悦享中秋 佳节钜惠”、“幸福团圆节”、“黄金钜惠购”等丰富多彩的促消活动,有效聚集人气,提高消费热情。据监测,双节期间,服装、烟酒、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3%、10.2%、7.8%;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3.7%、2%。
文体商旅加快融合,成为假日消费新趋势
今年中秋与国庆双节合一,是三年疫情后第一个超长黄金周,公众出行热情格外高涨,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根据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特色化的新趋势,各地通过场景营造、文化赋能等方式,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速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重体验、爱低碳成为青年消费新时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除常规打卡拍照游之外,激发人们出游的触点越来越小,一支视频、一顿美食、一场音乐节、一场赛事,都可能促成“说走就走”的旅行。“微旅游”、“城市漫步”(City walk)、“盖章式”旅行在年轻消费者中盛行。洛阳市创新消费触点和消费场景,适时推出“2023洛阳青年时尚消费季”活动,历时一个月,以“青春洛Young 潮享消费”为主题,推出10项主题促消费活动,丰富消费产品供给,促旺消费市场。重视宣传引导,推出《洛阳“Go Young”》消费宣传片,展示洛阳美食、街区、商圈购物、夜间消费等场景;利用互联网打造“1个超话+N个热点话题”矩阵、种草打卡+电商直播、2023“洛阳青年时尚消费”品牌榜等活动,吸引年轻人消费。
高品质、多元化是文旅消费新特点。长达8天中秋国庆长假,除了热门景点依旧“人潮涌动”,更多人选择去相对小众的旅游目的地,沉浸式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生活。针对公众对文旅消费的新动向,我省多地出真招奇招,在新项目、新玩法、新体验的不断尝试中,提升节假日文旅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激活文旅市场深层活力。如郑州市在郑州大剧院、德化商业街、中原福塔等场所,开展“第三届山河艺术节”“百年德化、二七有约街头艺术展”“多元城市音乐会”等演出活动;首次推出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等考古现场“开放日”活动,赏“北斗九星”遗迹,鉴“河洛古国”气象。新乡市推出“中秋‧国庆”百项文旅活动庆双节,在景区内打造音乐节、庆丰收、鼓王争霸赛等文化消费场景,提升游客出行体验。
乡村游注入农村消费市场新活力。中秋国庆长假,不少游客选择特色乡村游,走进大自然感受乡野“慢生活”的乐趣。我省各地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举办各类庆丰收主题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到乡村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信阳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举办“月涌金刚台情陷大别山—首届里罗城扎帐宿营节”活动,村里广场上扎满了帐篷,舞台上载歌载舞,舞台下人山人海,让游客感到新鲜的除了帐篷,还有农家菜和篝火晚会,村里民宿、农家菜馆爆满。焦作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充分利用竹林水乡优势,打造“竹语步道”、“故园”、“幽篁”、“竹林书屋”等独具特色的乡村场景,再现了太行小江南的美丽气息。双节期间,村里推出舞龙、竹编、汉服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展演和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参观游玩。
以节聚势,住宿餐饮消费快速增长
文旅消费带动住宿餐饮消费快速增长。这个假期,河南多地成为国内热门景点,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增长明显。第三方数据显示,假期前三日,飞往郑州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两成,郑州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3.6倍,在十一假期酒店带动力排名中,郑州仅次于杭州排在第二位。在十一假期最热门古都旅游城市排名中,洛阳位于前三,洛阳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倍,开封、南阳、安阳酒店预订较为火热。
夜间经济助力餐饮消费快速增长。繁荣夜间经济成为各地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郑州、洛阳、焦作等市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特色美食街区,开展“夜宴”“不打烊”等促销活动,提高游客消费热情;开封市联合老字号协会在马道街举办“开封老字号国风市集”夜市活动,精选王大昌茶艺、晋阳豫糕点制作技艺等老字号项目,开展产品展示展销,通过现场制作、美食品尝等方式向游客展示老字号魅力,持续激发夜间经济消费活力。
据监测,双节8天全省重点监测的15家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7%,比2019年同期增长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