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让有色产业更有特色
时间:2024-05-16 08:35:15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该项目将填补国内有色金属综合处理的多项技术空白”“该项目填补了我省大型风电用钢的空白”……5月14日,记者从济源经开区、济源高新区一路走来,看到最多的是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和各个重点项目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勃勃生机。

  在位于济源经开区总投资37.6亿元的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危废处置中心项目工地上,电焊工、钢筋工、水暖工等十余个工种的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各种施工的声音交替起伏,运送各种材料和设备的工人行走穿梭。济源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亮向记者介绍目前的进度:“1号和2号综合仓库ALC板安装已分别完成30%和70%,白砷及铼酸胺制备车间钢筋绑扎已完成20%,3号仓库土方回填、原料罐区基础浇筑、素砼垫层浇筑等均已完成。”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的铅锌有色行业中,济源的有色产业始终起着“方向标”的作用,更是济源经济大盘的“压舱石”。目前济源有色年产能为210万吨,预计到2025年有色产能将超300万吨。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为此,济源紧扣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危废处置中心项目。

  “该项目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以打造‘无废城市’为目标,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标杆项目。”陈明亮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正在建设的10万吨有色金属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将建设危废处置中心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有色金属综合处理的多项技术空白,并可在全国含重金属危废技术研发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我省乃至华中地区的重金属危废做到托底处置保障,从而推动我国铅锌等有色生产工艺更加绿色环保。”陈明亮说。

  在位于济源高新区的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应用到多个环节的工业机器人已在不少岗位完全代替了传统印象中的“钢铁工人”。已经投用的生产全流程跟踪、质量预警、大数据分析等管控系统平台,以及5G+AI+废钢智能化判级系统、轧线集控中心等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得原本有“黑色工业”之称的钢铁企业,变得更加清洁、绿色,也推动了该企业新品迭出,填补了我省大型风电、高端轴承用钢的空白。

  下一步,济源各项目建设单位将抢抓二季度黄金施工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向新而行、向绿转型中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速、压茬推进,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形成最大实物工作量。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