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家住滑县县城附近的石建琨吃过早饭,驾车去河南华泰粮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班。公司离家很近,他特别高兴,“在这儿工作离家近,待遇高福利好,专业也对口,还能照顾家里,工作非常顺心。”
2年前,石建琨在滑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招聘会上,经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精准对接,顺利加入华泰。入职以来,他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已逐步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华泰粮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大型粮油机械、环保机械、医疗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坚持走“产、学、研”强企之路,专心、专业、专一打造优质产品,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以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组织豫北高校师生到华泰考察推介人才,还多次组织企业到高校进行招才引智宣传工作。目前,企业有科研人员138人,每年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
同样,该公司技术人员孟祥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社部门的招聘会加入华泰,在公司的精心培养下,参与了华泰特色的“师带徒”专人培养计划,并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学习,目前已具备独立负责项目设计的能力,不仅自己薪酬大幅提升,也为公司技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公司内部建立了多通道人才成长晋升路径,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精彩。” 公司副总经理张国馥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们将继续做好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和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滑县全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公司总经理闫博说。
今年48岁的张华利是道口镇街道大集村人,以前因为没技术,一直找不到好工作,工资也不高,仅可维持基本生活。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经济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后来听说可以免费学习一门技能,就参加了滑县鑫林职业培训学校的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毕业后学校立马推荐她到一家养老院工作。
“以前没技术,工资低,到处遭白眼。有了技术后,工资高了许多,家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我也变得自信了。”张华利说。
既要吃上“就业饭”,还要端稳“就业碗”,技能傍身是“关键一招”,“牵线搭桥”更让百姓就业路越走越稳,饭碗越端越牢。这背后,则是政府的“双助力”。
据了解,近年来,滑县始终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方面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企业需求,搭建就业“供需桥”,精准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全面稳住就业基本盘;另一方面,把技能培训作为稳定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抓手,建好技能“加油站”,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精准匹配产业、群体、职业需求,实施就业培训“十大专项”行动,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近3年来,滑县已通过各类定制化、精准化、专业化招聘会,为全县100余家企业招工引才,达成就业意向46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828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9523人、高技能人才25104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做好稳就业工作,就得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真正化解就业难题。滑县精准施策,在对接端发力,针对重点群体和用人单位需求,精准搭建沟通‘桥梁’,持续开展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力推动了供需两端‘双向奔赴’。”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朱腾军说。
张女士是一家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今年又在人社部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充电”提升。
“如今知识爆炸,竞争激烈,我只有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才能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张女士说。
当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滑县在供给端助力,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和竞争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为劳动者就业持续“加码”助力。同时,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党委主导、部门联动,阵地互通、产才互融,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深化产才融合,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激活创新动能,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引进人才2177人,其中硕士47人,本科1395人,专科735人。
“产业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创新创造离不开产业。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地实际,从供需端、对接端着手,持续挖掘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推动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全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万瑞博说。(徐淑霞 范宇飞 郑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