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河南省小麦种业创新突破两大“卡脖子”难题
时间:2024-04-17 17:28:44    来源:河南日报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改良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赤霉病抗性亟待改良,二是适合制作优异中国大宗面制品的优质品种不足。

  近日,由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抗赤霉病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专家组绩效评价验收。这标志着河南种业创新在破解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两大“卡脖子”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将为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发挥重大科技支撑作用。

  “赤霉病又被称为‘小麦癌症’,一旦麦田发生赤霉菌危害,再打药的防治效果就大打折扣。而且赤霉菌侵染小麦籽粒后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严重疾病。”4月16日,该专项主持人、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胡琳解释,受农田耕作方式变化和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省逐步发展为常发病害,已成为河南小麦产业的“心腹之患”。

  另外,如果按百分制给小麦面粉所加工的食品打分,我国能得85分以上的适合面条、馒头和面包的小麦品种占比为9%、7%和7%。但在我国各类面粉制品比例中,面条、馒头分别占总量的35%和30%以上,远远高过占总量3%的面包。由此形成的巨大反差,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愿望不协调,也制约了河南制粉业的提质增效及品牌创新。

  哪里有产业需求,哪里就是主攻方向。2020年,省科技厅启动该重大科技专项,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下属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牵头,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经过3年协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成功建立了适宜河南省的小麦抗赤霉病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应用该技术体系,项目成员单位先后育成郑麦9134、豫农904、宛1204、漯麦47等13个抗(耐)赤霉病优质小麦新品种,通过品种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抗赤霉病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超500万亩,为丰富全省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类型、消减赤霉病对我省小麦生产的危害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通过项目育成的高产优质绿色小麦品种郑麦9134、豫农904等,还兼具抗赤霉病和适合制作我国大宗面制品的优异特性,面条或馒头加工评分达85分以上,深受种业企业、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欢迎。

  “目前,项目创新成果正加速应用于生产实践,有力促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省科技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李锦辉评价,“更重要的是,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全省小麦品种改良打通了路径,引领了未来攻关方向,对进一步巩固我省小麦育种及小麦产业优势具有重大促进意义。”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