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八省(市)联动 “粮芯”升级 河南构筑小麦储备“中枢神经”
时间:2025-03-16 17:56:50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若凡

  3月13日,由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共筑粮安新格局服务统一大市场”为主题的新时代粮食安全协同发展会议在郑州举行。现场,河南、重庆、四川、黑龙江、湖北、贵州、浙江、云南等8家省级储备粮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标志着我国粮食主产省与消费省首次构建起常态化协作机制。

  根据协议,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强化储备粮购销协作,推动产销区粮食流通机制完善,有效发挥各自粮源、仓容和供需互补优势,打造覆盖半径500公里的全国小麦应急保障圈。这一举措,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3小时覆盖全省 5小时抵达周边

  “到2025年年底,河南储备粮集团总仓容将突破300万吨。”省储备粮集团董事长王玉田在会上披露的目标,折射出中原粮仓的雄心。依托“‘米’字形高铁+六大国家物流枢纽”的独特区位,河南已在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布局12个区域分仓,形成“1小时应急响应、3小时覆盖全省、5小时抵达周边省份”的立体储运网络。

  这种“仓储前置”模式正在重塑粮食流通格局——通过提前在消费区布局仓储节点,河南粮食调拨时效可显著提升。以销往华南的优质小麦为例,过去需要铁路转运加公路接驳的“组合拳”,现在通过“高铁+专用线路”直通车模式,运输效率可实现质的飞跃,降低物流成本。

  双订单模式撬动千亿产业链

  “我们创新推出的‘购储销’双订单模式,已带动全省300余家合作社与30余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王玉田介绍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正在重塑中原小麦产业格局。

  该模式通过下游食品企业订单反哺上游种植,推动郑麦366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扩大至1200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5%。2024年河南优质小麦收购价较普通品种高8%—12%,加工企业利润率提升5个百分点。

  1000亿斤收购托底“种粮卖得出”

  “2024年全省粮食收购超过1000亿斤,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亮出的数据,背后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性收购+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4158家应急保障企业开展市场化收储。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75%,近200万吨绿色仓容的投入使用,使粮食损耗率从2.5%降至1.2%,相当于每年减少粮食浪费2.4亿斤。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圣军指出:“河南实践证明,主产区要实现从‘产量大省’到‘储运强省’的转型,关键在于构建‘仓储—加工—流通’的价值闭环。”数据显示,河南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3500亿元,培育出思念、三全等5家全国龙头企业,粮食加工转化率超过80%。

  三大工程重塑粮食安全格局

  根据协作机制,未来3年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储备购销工程,通过轮换补库和代储代购,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二是交易创新工程,打造“数字粮仓”平台,推动期货现货市场互联互通;三是应急保供工程,融入国家135应急保障圈,用好产业链企业资源,打造跨区域应急保供体系。

  随着协议的落地,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建立粮食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储备轮换协作。河南正在用实打实的创新,把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变成“增值器”。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