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前三季度用电量增速为何高于GDP增速?
时间:2024-10-24 09:51: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前三季度用电量增速为何高于GDP增速?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吴慧珺

  用电量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近日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多用的电跑哪去了”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疑惑,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

  用电量增速继续高于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同期GDP同比增长4.8%。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

  实际上,近20年来,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大致趋同。自2020年起,用电量增速超过GDP增速。

  “用电量与GDP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增速变化趋势总体同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解释说,由于用电量与GDP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导致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之间存在偏差,经济、气温等因素也会引起用电量与GDP的结构变化及波动。近年来我国电能替代在农业、服务业、工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持续深入推进,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共同拉动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仍然延续这一趋势。

  今年以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落实存量政策,陆续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支撑电力消费快速增长。同时,气温对用电量的拉动也是重要因素。

  王抒祥说,2024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明显低于2023年同期,采暖用电快速增长,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24%。2024年8月、9月,我国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西南、华东、华中区域气温明显高于2023年同期。8月西南、华东、华中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4%、14.2%、10.1%,9月这三个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14%、12.9%。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引领第二产业用电增长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智造一工厂内,机械臂上下翻飞,AGV小车来回穿梭运送零部件,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前三季度奇瑞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40%。

  奇瑞汽车的发展势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

  前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8%,而以汽车为代表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5.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9.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4.4%、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11.6%、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1.1%,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0%。医药制造业增速接近10%。

  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高载能行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可窥见我国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澎湃。”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雄平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而钢铁、采矿、水泥等传统高能耗行业正在经历结构调整,充分反映出我国正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这种转型效应也将支撑经济持续向好。

  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国庆节期间,成都春熙路上的熊猫玩偶店里,结账的人群排起了长队。到四川必须要带上“大熊猫”,成了不少游客的共识。

  2023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消费的提振也直观反映在了电力数据中。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5.9%。一、二、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4.3%、9.2%、10.5%,各季度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其中,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4.4%。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56.7%。以安徽为例,1月至9月安徽省内新能源汽车用电量达22.85亿千瓦时。

  “伴随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消费市场将逐步回升,第三产业用电量还将保持持续攀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说。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