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文 白周峰 摄影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河南生态环境整体情况如何?
昨天,省政府召开2024年河南省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省生态环境状况和今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介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好”、三个“稳定”。
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省PM2.5年均浓度4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优于国定目标3.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优于省定目标10.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8.1天,比上年增加5.9天,多于国定目标5.7天,三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中,同比改善前20位城市我省占9个(分别为漯河市、驻马店市、鹤壁市、平顶山市、南阳市、新乡市、开封市、濮阳市、焦作市)。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2个,占83.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优于国定目标8.0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国家考核的6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以及地下水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任务要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2023年河南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5.22,生态质量等级为“二类”。
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省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昼间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53.3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二级;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64.6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一级;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5.8%、81.3%。电离辐射环境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色答卷”好成绩的背后,河南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美丽河南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出台《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开展十大行动。”李哲说。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工业企业分类改造升级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抽测4.2万台次,检查柴油货车88.2万辆次,整治各类扬尘问题近4万个。开展119条河流湖库入河排污口全覆盖排查,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征集14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伊洛河(洛阳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1.7%。
强化重大战略生态保护。完成黄河流域4594座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完成529个丹江口水库入河(库)排污口溯源工作,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推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制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举办中国(河南)国际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产销对接博览会,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筑牢生态安全基础。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累计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累计19个)。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危险废物分区域集中处置格局初步形成。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河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及修订工作,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等8项地方标准,基本形成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聚焦“十四五”时期和2027年目标任务
“虽然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的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李哲表示,2024年,河南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在主要目标上,聚焦“十四五”时期和2027年目标任务,落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省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进位,信阳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领域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在重点任务上,大力实施“美丽河南先行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治理、‘清水入黄河’、南水北调水质保障、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十大工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河南。
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前5个月的绿色“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PM2.5、PM10
浓度
同比分别下降
1.7%、2.1%
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
1~4月,160个国控断面(实测158个)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3个,占84.2%,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