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外资巨头集体唱多:中国股市吸引力持续增强
时间:2025-03-28 08:56: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近日,富达国际、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密集发声,看好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在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政策红利释放、企业业绩改善等因素驱动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展现出强大的“磁吸效应”。

  外资的热情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布局举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披露,3月26日,国际老牌资管公司范达集团旗下的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这是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最新案例。

  中国股市上涨有基本面支撑

  “中国股市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强,未来有望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3月26日,富达国际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中国股市的上涨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因素,特别是科技股的业绩稳步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持续提升,基本面的改善是市场表现良好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来,离岸中资科技巨头以及A股市场中盘标的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AI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相关行业企业业绩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决策层对新技术的支持和市场信心的提升,将为离岸中资科技巨头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此外,如果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将对A股市场中盘标的产生积极影响。

  他预计,随着中国企业业绩改善从科技板块向其它行业扩散,中国资产或迎来更广泛的资金配置。核心指标是中国资产业绩预期向上修正,且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产回报率(ROA)继续提升。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表示,尽管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中国经济会通过“双循环”战略实现再平衡。她预计,通过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消费增长,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内需驱动型增长。同时,财政刺激政策被视作2025年稳增长的重要措施。

  对科技板块长期走势持积极看法

  3月26日,高盛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今年中国股票资产涨幅显著,预计未来上涨行情会持续,不过上涨节奏可能放缓。

  高盛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投资者已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视为“游戏规则改变因素”。分析人士预计,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在未来十年内,每年为中国企业的每股收益预期贡献约2.5%的增幅。同时,科技发展有望吸引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为上涨提供持续的资金动力。

  摩根士丹利也进一步看多中国股市。该机构在近日研报中调高了包括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等多个主要股指的2025年底目标点位,分别代表着8%至9%的上行空间。随着企业业绩预期改善和估值回升,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预测市场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近日发表观点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逐步回暖态势。当前,促进消费成为首要任务,以旧换新政策在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进一步扩展到电子产品领域。在投资机会上,尽管科技板块涨幅较大,但仍对该板块长期走势持积极看法。

  陈东表示,DeepSeek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成本,加速了技术应用。如今开发AI应用的公司试错成本显著降低,让更多企业能够进行尝试,预计AI应用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可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老牌资管机构加码中国市场

  近期,国际机构通过实际行动加码中国市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披露,3月26日,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范达私募隶属于国际老牌资管公司范达集团(Van Eck Associates Corporation)。

  范达集团成立于1955年,是美国共同基金管理机构与全球大型ETF管理机构。作为美国第一批进行全球化投资的机构,范达集团已在欧洲、南美洲和澳洲市场发行并管理着多只本地基金产品。范达集团在市场机遇发掘、产品创新和前瞻投资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Smart Beta、主题投资和大宗商品领域具有特色。

  范达私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范达集团一直持续关注中国市场,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作为美国历史悠久的资产管理人,我们持续关注金融市场的宏大趋势,聚焦独特的投资机会。我们期待能够运用范达的全球资源,结合本土的扎实团队,为中国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有机构人士分析,在发达市场高估值背景下,全球资金忙于寻求新的增长极,中国资本市场提供的技术红利、政策确定性与估值吸引力,正在不断吸引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有望进一步演绎。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