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小空间”传递“大温暖”,城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筑“避风港”
时间:2025-08-31 17:10:4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陈旭)当前,北京正处在夏末秋初,天气像“坐过山车”,要么是高温闷热,要么是狂风骤雨,给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又是一场雷阵雨,今年40岁的骑手谢海华坚持送完午间订单,虽然穿着雨衣,但也闷得衣服都湿了,他需要一个栖身处,避雨休整。

  如今,在谢海华经常送餐的富卓大厦商场,允许在部分区域接纳外卖骑手推着电动自行车进来躲雨休憩。“小空间给了我们大方便,休息的时候和保安唠家常,大家一下子关系都变近了。”谢海华说。

  这是深化新兴领域党建的生动体现。今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首家新就业群体24小时服务驿站投入使用。自投入使用以来,驿站不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空间,还搭建起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桥梁,根据骑手吐槽的“痛点”开展针对性的基层治理,收获广泛好评。

  “富卓商场之变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路文华说,我们持续关注新就业群体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面。

  北京市新经济组织活跃,美团、京东、滴滴等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总部集聚,每天奔波在城市中的新就业群体数量超33万人。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北京市从“一餐饭”“一度电”“一个车位”入手,将服务管理融入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全过程,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从“友好场景”到“友好之城”建设的创新路径。

  开放城市驿站,让小哥累了歇歇脚。北京广泛发动各类资源,推动1.42万个城市驿站全部面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在重点场景建设800余个24小时服务驿站,还提供多元服务,让小哥暖心。

  “没单的时候,我就喜欢来坐着休息,参加课程活动、“随手拍”,还能挣积分、换奖品,你看我都50多分了。”来自山西的骑手王金利说,在北京打工节奏快、压力大,没想到在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24小时暖“新”蜂巢能感受到“处处是惊喜”。

  走进驿站,窗户上贴着的两个纸风筝显得十分温馨,驿站里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设有休息区、就餐区、学习充电区、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并配备了冰箱、饮水机、座椅沙发、微波炉等常用设施,雨具、医药箱、电动打气筒、维修工具等应急物资一应俱全,还会定期举办各类“微课堂”。

  “为了小哥刹这一脚、停这一次,我们更要关心他们的需求。”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李欣说,街道将“三新学院”延伸到小哥身边,开设公益法律援助窗口、技能提升服务点等特色项目,构筑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与“服务绿洲”。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