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不见人”,卖货“不见面”,管理“上云端”……当数字技术遇上乡村,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显现,新的面貌和新的活力不断激荡中原大地。
清明过后,正是采茶好时节。信阳市 河区文新茶村的满山新绿中,不时有采茶工探起身来。
这看似普通的万亩茶园,其中却暗藏不少“玄机”:土壤传感器能够自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盐分、pH等信息,微型气象站能实时获取气象信息和病虫害情况……而这些重要数据,通过覆盖整个茶园的5G信号能够实时回传至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的建模分析,管理员就能准确预判茶树生长的状况并及时采取对策。
“数字”的脚步还从茶园走向消费者的茶桌。通过建设全流程茶叶溯源平台,消费者只需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茶园环境参数、茶叶采摘时间、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将跃然眼前,一片茶叶真正“活”了起来。
这样的场景不足为奇。这些年,随着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已成为“新农具”,大数据也变成了“新农资”。
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里,5G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水肥一体化设备远程操控自动灌溉、无人机轻松“搞定”病虫害防治,数字技术让田里静悄悄;在牧原集团,智能环控实时监测猪舍内的温湿度,AI视频图像分析可以发出异常预警,电子饲喂器实现远程控制下料,养猪从脏活累活变成“技术活”……数字让农业更加高质高效,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脚步更加坚实。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机作业等方面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事实上,数字乡村建设早已纳入‘数字河南’建设总体规划,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我省确定了40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开展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其中,4个县(市、区)被定为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河南还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一村九园”数字化建设规范(试行)》,投入财政资金9000万元,支持开展“一村九园”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
数字乡村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半个多月前,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干了一件“大事”——到安阳师范学院招聘会上“抢”人才。
借助农业大数据平台,合作社业务蒸蒸日上:为社员以及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生产资料供应、配方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和销售服务;通过购物网站和直播平台售卖延长产业链后的粮食产品。“数字、电商、网络运营等专业型人才都是我们此次招聘的对象。”杜焕永自豪地说。
乘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东风,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也将成为宜居宜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