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材料变形如何定时可控
时间:2023-09-25 09:09:37    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的变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一触即发”,有的“循序渐进”。来自浙江大学的科研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变形方式:在触发条件下,材料先要“休眠”一段时间再启动变形,“休眠期”的长短由人为调控,就像安装了定时器。

  材料的变形如何做到定时响应?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谢涛和赵骞团队对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阐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2020年,国外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类新型水凝胶,受热会变得坚硬。谢涛判断,这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形状记忆材料。团队成员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这类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延时变形特质的水凝胶——变形的确会发生,只不过必须度过一段“休眠期”。

  为什么新材料对于变形的“反射弧”特别长?研究团队发现其背后有一套独特的变形机制。

  材料在从热变冷时,内部有两股力量在“竞争”:一方是保持临时形状的力,一方是恢复原始形状的力。开始时,保持临时形状的力占绝对优势,双方的力量差会达到1000倍以上。

  “就像小兔子拔萝卜,开始时萝卜埋得很深,土又很硬,拔不动。”赵骞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材料会停留在临时形状,纹丝不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土”发生松动,也就是保持临时形状的力持续不断下滑,当双方力量的差异不再显著时,材料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研究显示,在力量差缩小到20倍时,材料会出现5%的变形。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成像对内在机理又进行了深入探究,证明该现象受控于新型水凝胶材料内部的水分子扩散过程。

  基于机理的把握,科学家得以利用“延时”来创造“定时”。操作方法非常简洁,只需调控一个参数——热编程时间。目前能实现的最长“休眠期”为46分钟。有了这样的调控手段,科学家只要事先对材料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热编程时间,它们的“休眠期”就各有长短,可按次序发生形变。

  研究团队认为,这类定时变形效应有望在深空深海、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因为在许多场合中,“定时响应”是比“即时响应”更优的解决方案。在论文中,他们概念性地展示了4D打印制备的延时变形血管支架:支架从进入体内到输送至目标部位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被人体温度触发,普通的形状记忆支架材料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会发生形变;而定时变形器件得益于它的“休眠期”,能够在到达目标位置后再启动形变。

  受此启发,团队科研人员还在医学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用于缓解干眼症的智能全泪道栓塞器。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