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 正文
水到渠成 丰收可期 ——河南农田水利建设综述
时间:2025-03-15 16:28:18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赵一帆

  春回大地农事起。眼下,我省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春灌黄金期。

  保障粮食安全,水利是命脉,灌区是关键。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春修水利工作推进会议要求,抢抓水利建设“黄金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紧接着,2025年河南省重点水利项目暨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现场动员会召开,水利工程建设满弓劲发,各大灌区春灌有条不紊。

  打通灌溉“大动脉”

  春日暖阳,原阳县韩董庄引黄灌区,闸门缓缓开启,黄河水奔涌而出,沿着引水渠道,一路欢歌,直抵农田。

  “小麦不春灌,产量减一半”。为了确保春灌工作高效有序,韩董庄灌区成立了春灌专班,24小时值班备勤,密切关注黄河来水情况和灌区用水需求。

  “今年春灌,韩董庄灌区七条干渠同时开启,目前辖区25万亩小麦已经全部‘喝’上返青水。”韩董庄灌区副主任邓沛安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以水利工程为骨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灌溉网络,299处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582万亩,年均引水超56亿立方米,年均灌溉补源面积4600万亩次。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引黄灌区提质、沟渠连通等工程,逐渐从“引水难、用水慢”走向“水源足、灌溉畅”。

  不断为粮食稳产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2024年,河南共完成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82个,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8.8万亩。

  智慧灌溉“用好每一滴水”

  在“打磨岗灌区供水服务”小程序上一键下单,或者扫描田间地头设备上的二维码现场下单,在内乡县马山口镇樊岗村的高效节水示范区,浇地像充话费一样便捷。

  2024年,打磨岗灌区新建成1200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配备地下输水管网、喷灌、滴灌设施及智能给水终端,亩均用水仅为30立方米。“一键浇水,多快好省。”用上“浇地黑科技”的村民说。

  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紧缺的水资源。河南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9位,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19立方米,不足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1/4,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

  面对“产粮”与“缺水”的矛盾,河南大力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全省建成8808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3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灌溉保证率超80%。十年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98提高到0.627,用水效率连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沟渠连通“毛细血管”

  守着黄河却用不上水,曾是封丘县南部乡镇的痛点。鲁岗镇康寨村党支部书记石守胜回忆:“沟渠堵在最后一米,黄河水从村边流过,就是进不了田。”

  2024年8月,河南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程”。封丘县成立专班,打通2850个阻水点,让1579公里的“毛细血管”重焕生机,60万亩农田首次“畅饮”黄河水。

  放眼全省,去年以来,河南已连通整治沟渠9.37万公里,建成了“渠灌+井灌”的双水源供水系统,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水到渠成,丰收可期。截至3月6日,全省127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灌溉补源累计引水5.97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530.68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78.93万亩次。随着小浪底北岸、赵口引黄灌区二期等工程竣工,河南将形成更完善的“水网+”格局,继续书写“中原熟,天下足”的丰收篇章。

编辑:孔凡哲
关键字:
豫经智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经智库—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经智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