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帮助更多老年人吃上“暖心餐”,河南拿出亮眼成绩单!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8367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8367个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小饭碗”承载着“大民生”。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竹怀农在发布会上表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关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助餐服务面向全体老年人,优先帮助解决无法自主做饭、做饭存在较高风险、不会做饭的老年人就餐问题。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工作,将其纳入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要求全年建成7300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覆盖40%的城镇社区和10%的行政村,每个乡镇(街道)均有1个能够提供配餐服务的老年食堂(中央厨房)。民政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认真谋划,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推动各地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助餐服务取得积极成效。
据竹怀农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8367个,其中,老年食堂3100个、老年餐桌2234个、老年助餐点3033个,覆盖48.9%的城镇社区和10.7%的行政村,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多措并举助力老年助餐服务发展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参与各方的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共同推动。
——制定工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
接连出台了《河南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老年助餐相关政策文件,从场所建设、设备配置等多方面作出规范。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促使助餐服务有规可依。
——抓住关键环节,增强供给能力。
在设施布局上,综合考虑辖区内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布局,促进服务便利可及。在助餐服务场所上,坚持利旧为主、适度新建。现有资源无法覆盖、难以满足老年助餐服务需求的,可新建必要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配餐送餐上,注重发挥中央厨房、餐饮企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物流企业作用,推动在社区设置集中“配送点”。鼓励村(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平顶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鹏介绍,在推进老年助餐工作中,平顶山市坚持市场化、社会化运营,形成了以“一带、两化、三不、四模式”为主要内容的“1234”工作思路,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四模式”是指通过养老服务机构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站点”配餐和邻里互助、慈善助力四种助餐模式,灵活多样解决老年人用餐需求。
——提供扶持优惠,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场地提供、运营促进、税费缴纳、水电气暖价格、支付结算、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予以优惠、减免、补贴。
省财政厅、民政厅下拨资金2.24亿元,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改造、设备配置予以补助。
税务部门对195家助餐企业落实养老助餐税费优惠政策,减免金额3152万元。部分市县积极筹集资金合计1766.7万元,对助餐机构运营给予补贴。比如,三门峡市对每个运营点给予1万至5万元的运营补贴;平顶山市综合考虑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老年人次、价格、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因素,对20家运营评价好的企业每家年补助10万元。
——加快“四化”进程,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推进“标准化”建设,所有助餐场所符合适老化建设标准,在室外提供显著标识。推进“规范化”管理,落实助餐服务机构人员配备、食材溯源、膳食配制和就餐、送餐服务要求。探索“智能化”服务,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布老年助餐电子地图,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推进“连锁化”运营,推广集中供餐模式。
——探索有效模式,增强服务活力。
各地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培育优质助餐市场主体和助餐服务品牌,探索形成了“养老服务机构+助餐”“中央厨房+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供销社+助餐”“社区食堂+助餐”“村集体+助餐”等有效助餐模式,提高了服务能力和质效。比如,安阳市发展“中央厨房+移动餐车”配送服务,濮阳市发展“物业+助餐”服务,信阳市开办老年助餐“幸福大巴”,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安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勋在发布会上介绍,安阳市因地制宜,探索出“1+3+N”的央厨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引入社会信誉良好的央厨企业,由中央厨房统一制餐,以“助餐小推车”“助餐驿站”“老年餐桌”等三种形式进驻农村(社区),通过智慧点餐平台,推进服务范围覆盖周边46个村(社区)。此外,积极引导老年助餐企业将“安阳味道”引入老年助餐服务,将粉浆饭、菜条、豆沫等广受安阳人喜爱的地方特色美食列入老年助餐食谱,满足老年人的味蕾需求。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张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省商务厅组织开展“豫鉴美食”餐饮促消费系列活动,指导电商平台、餐饮企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爱老主题餐饮活动,创新老年用餐消费场景。目前,全省已有近1000家餐饮企业参与提供老年助餐服务,为满足老年群体助餐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吃得放心。
在加强消防、燃气等安全管理的同时,突出食品安全,强化过程监管,紧盯食物源头、加工、配送等关键环节,促进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守住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马建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全系统共检查养老机构食堂4547家次,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842个。
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
下一步,河南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推进老年助餐工作?
竹怀农表示,我省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下一步,省民政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持续推进老年助餐,围绕“一年做示范、三年出成效、五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整合资源,推进助餐工作有序发展。坚持面向全体老年人,优先为“不能做、不会做”等有助餐刚需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025年,着力推动已建成的助餐场所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助餐服务可感可及可持续;同时,有序推进扩面工作,在覆盖48.9%的城镇社区和10.7%的行政村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在农村建设1000个标准化村级服务站点,进一步解决农村老年人就餐困难。
与此同时,完善落实政策措施,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法制保障,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场地提供、税费、水电气暖等优惠扶持政策。持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和改进服务质量评估,让老年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推动可持续运营。指导各地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加快建立个人付费、政府扶持、企业让利、集体资助、社会捐助等多方参与的成本分摊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助力经营主体降成本、提质量、树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实现服务好、可持续。鼓励、引导连锁化运营、多业态经营,探索“助餐+关联业态”,发挥助餐服务的引流效应,实现盈亏动态平衡。
“鉴于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责任,我们将推动各地把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引领、协调、推动作用,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督促家庭尽责、个人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助餐工作格局。”竹怀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