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网讯 (通讯员 张建兴)12月25日,当行走在伏牛山灵宝段五亩乡的南村村、庄坡村、宋曲村、窑院村荒山陡坡困难地上,漫山遍野到处是半圆形白色育林板围成的树坑,远远望去像一串串珍珠缠绕在大山上,或是“排着队的羊群”,或是“山坡上的白云”……一个又一个的鱼鳞坑从山脚下蔓延到山顶,就像是一幅顶天立地的大壁画,这些满山的鱼鳞坑错落有致,在冬日阳光下,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堪称“天下奇观。”
“规模这么大,壮观!这都是灵宝市林业局组织专业造林队正儿八经干出来的,佩服!”“站到山顶,居高而望,错落有致的鱼鳞坑星星点点洒落在其中,犹如一串串珍珠缠绕在坡坡洼洼、沟沟畔畔、梁梁峁峁,令人心旷神怡。”“10年后,这将是一片绿色宝藏,会把伏牛山灵宝段荒山陡坡困难地点缀得更加美丽。”附近村民热烈地议论着。
“育林板是专门在山上种树用的,主要起到固定泥土、引蓄水资源的功能;而且采用的育林板全是可降解材料,三年之后就自然风化了,是十分环保的材料。鱼鳞坑,就是平整山坡上的土地,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然后在坑内蓄水,再去种树,此技术已成为我国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截至目前,我们林业局组织的专业造林队共在山上布下了15万个育林板。”灵宝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范春晖高兴地说。
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灵宝市林业局加快推进森林河南和高质量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步伐,在伏牛山灵宝段五亩乡的4个山村的裸岩山地,采用“鱼鳞坑”抗旱保墒造林技术,计划人工造林1000亩,栽植白皮松、元宝枫、紫穗槐、山杏、连翘、黄栌、山桃、侧柏等树种,截至目前,共出动工人1500人次,放置育林板15万余个,誓把荒山换青山。
灵宝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张建强介绍,该项目已列入2023年河南省科学绿化困难地造林试点示范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00万元,我们将通过采用“鱼鳞坑”新技术造林,使林木保存率将达90%以上,探索出困难地造林新模式。
让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光头山,”不久之后,新植树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我们林业力量。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