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漯河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码头船舶流量稳步攀升,吞吐量近100万吨。”9月15日,漯河港航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说。
漯河港内,30多艘货船在河面有序排列,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装卸货物。陈勇介绍,目前,漯河港装卸的货物种类有粮食、化工、建材、煤炭、钢材、木材等,正在洽谈矿粉、石材、纸浆等业务。
漯河港区位优越,5分钟可上高速,20分钟到高铁站,50分钟能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自2019年复航以来,漯河港致力于建立公路、铁路、水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离郑州近、多式联运,这两大优势加快助推漯河港成为郑州都市圈出海口、豫中南地区多式联运交通枢纽。”陈勇介绍,漯河港不仅吸引了平顶山、洛阳等周边城市的客户,还辐射山西、青海、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的市场。
目前,漯河港一栋防污染厂房和一栋普通仓库已经建成,正在做扫尾工程;5栋粮库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陈勇介绍,漯河港加快升级一期项目的同时,积极谋划漯河港二期、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场项目等。项目全部建成后,港口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
“省里出台意见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陈勇表示,漯河港将乘势而为、顺势发展,不断提升“公铁水”多式联运能力,推动港口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更好地为漯河乃至郑州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商丘港
打造成为中西部面向长三角、对接鲁苏皖的集散中心
项目为王 水运构建规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早在夏商时期,商丘及中原地区已经是全国重要的丝绸原产地,也成为汉代以后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雏形和重要源头。商丘境内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126条,为促进商丘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合作、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15日,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东感慨道。
商丘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交通本就“四通八达”。为加快推进商丘航运规划建设,补齐内河航运短板,近年来,商丘贯彻落实河南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河南省“11246”内河水运总体规划目标,坚持以项目为王和“水运构建规模”总体思路,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沱浍河夏邑到商丘航运工程,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向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沱浍河、惠济河、古宋河—大沙河等内河航道网,与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等国家骨干航道相贯通,连接“长三角”,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豫东南地区出海口,实现商丘市通江达海目标。
王晓东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商丘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拟建设1个1000吨级散货出口泊位、9个1000吨级杂货件进出口泊位和1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45万吨,主要功能是装卸存储、运输组织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临港工业旅游客运等。未来的商丘市必将成为“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
南阳港
打造成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水路运输新窗口
“连横合纵” 串起开放新通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通讯员 谢晓峰
“南阳为了打通唐河至汉江的航运通道努力了近10年,现在终于迎来全面建设的局面。”9月15日,南阳市地方海事航务中心副主任曹品说道。他作为南阳唐河复航工程从提出规划到启动实施的全程参与者,一路走来感慨颇多。
唐河复航工程的构想最初提出是在2010年,目的是恢复唐河与汉江的水运沟通能力。规划建设的唐河干流航道全长172.5公里,其中在南阳市境内128公里,在襄阳市境内44.5公里。
规划图上显示,唐河、白河流出省界后在襄阳汇合,从两河交汇地通往汉江还有22公里,所以需要在“两河口”处修建通航枢纽,并疏通加固上下游航道。由于工程建设需要跨省协调,其中的难度和波折外界无法想象。
“唐河、白河交汇流入汉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南北走向河道,打通这条航道不仅是南阳航运人的梦想,也将带动淮河、江汉流域沿线城市的深入发展。”曹品说,随着国家提出建设“四横四纵两网”高等级航道网、我省规划“六干六支”骨干航道网等一系列规划的提出,唐河复航工程的意义进一步得到凸显。
目前,唐河复航工程一期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作为我省“三横一纵”水运网的“一纵”迎来建设加速期。曹品表示,到2026年唐河复航工程建成后,南阳将获得通过汉江入长江最终出海的新航道,而随着江汉运河工程提上日程,未来这条航道有望上溯至重庆等地,南阳将成为连接中原黄淮水网和江汉水运经济的新枢纽。
信阳港
建设成为服务豫东南高新区、带动豫东南产业发展的重要港口,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水运门户和重要的集装箱港
推行“散改集” 做大“朋友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以港口为圆心,由内到外逐步形成4个圈:一是服务圈,主要是码头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货物圈,包括货物流通和贸易;三是产业圈,建设临港经济区,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四是城市圈,建设港口型中心城,带动周边城市互补发展形成城市群。你说说,港口的作用有多重要?”
9月15日,从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集装箱码头回来,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林顺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淮河航运图,以淮滨中心港为圆心画了4个圈,详细讲起打好“淮河牌”,做活“水文章”,建设淮河良港,发展内河航运,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奥妙。
生在扬州城,长在长江边,在扬州港干了30年的董林,曾创下多项集装箱航运国内第一,在江河航运圈小有名气。为了实现淮河航运“散改集”梦想,他毅然辞去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位,只身来到淮滨。
“集装箱货运,一是耗损和污染大大减少,二是作业效率提高,三是运输时间缩短,四是碳排放减少,最关键的是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董林细数航运“散改集”的好处。
在众多志同道合的“航运圈”朋友支持下,自去年1月4日开航至今,淮滨中心港已开通至安徽蚌埠港、凤阳港、合肥港、芜湖港,江苏淮安港、太仓港、盐城港、连云港港和浙江嘉兴乍浦港等9条集装箱航线。“江淮运河开通后,我们正与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对接,谋划开通至武汉港、重庆港集装箱航线,打通长江中上游航运。”董林说。
现代化的周口中心港码头。
周口港
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港航基础设施、一流航运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内河航运大港
把握机遇 货运全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城市命运有望再次因为港口而改变,迎来新一轮突破自我的机会。”9月15日,谈及蓬勃发展中的周口中心港,周口市港航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翔成满怀信心地说道。
自1994年起,高翔成便与周口的港航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高翔成介绍,周口中心港总体规划东、中、西三个作业区106个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集装箱100万标箱。目前,中部作业区8个挖入式港池、47个千吨级泊位全部建成投运,形成3500万吨以上的年货运周转能力。
“船越来越大,航线越来越多,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高翔成说,今年1—8月份,周口中心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集装箱吞吐量达7.4万标箱,完成全年10万标箱的目标指日可待。
今年8月16日,举世瞩目的江淮运河试通航,掀开了周口航运崭新篇章。高翔成说,江淮运河通航的意义重大,大幅缩短了沙颍河至长江的航程。如今,从沙颍河到长江沿岸城市,航程拉近了300多公里,可节约3天时间,降低至少20%的运输费用。
令高翔成更加振奋的是,近日在周口召开的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明确,我省将投资建设又一个集装箱码头——周口中心港东部作业区,周口中心港再次迎来跃升时刻。
“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周口要把握好机遇,积极发展港口经济,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高翔成说,周口已经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